挽赵龙图大卿
胶庠昔日共虀盐,穷达分携四十年。
南北阮门殊少长,东西施子异媸妍。
判花隽嗣跻三品,司稼名卿正九迁。
世事只须聊复尔,秋堂明月岂长圆。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们曾一同在学堂里度过了艰苦的岁月,四十年后的今天,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阮家的南北两地,年龄差距并不大;而东西方的施家,却有着不同的美貌。
分辨花朵的好后代已经攀升到了三品高位,农业大臣则正好获得了九个晋升的机会。
世间的事只要随其自然就好,秋天的夜晚,明亮的月光又怎会持续长久呢。
去完善
释义
1. 胶庠:古代学校的美称,这里借指读书人的生涯。
2. 虀盐:齑为切碎的菜;盐在古代常作为调味品。虀盐这里指代清贫的生活。
3. 南北阮门:阮籍与阮咸的并称,二人皆为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中人,这里以他们比喻彼此学识的高低或友谊的长短。
4. 判花:比喻诗文评点的准确生动。
5. 隽嗣:才德出众的子孙后代。
6. 三品:古代官员的等级,一品为最高官阶,三品为中等地位。
7. 司稼:主管农业的官员。
8. 名卿:有名望的朝廷大臣。
9. 九迁:多次升迁。
10. 秋堂:书斋。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悼诗描绘了诗人与赵龙图大卿的深厚友情及各自的人生经历。诗中提及他们曾一起求学于学校,经历了四十年的人生起伏,命运让他们分离又重逢。诗人以阮籍、施子庸为喻,表达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共同的理想。诗中提到赵龙图的成就,如跻身高官和三品官员,以及他在农事上的贡献,展现了他的才华和人格魅力。最后,诗人用“秋堂明月”来表达人生的无常和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故友的深深哀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赵善括的《挽赵龙图大卿》是南宋时期的一首悼亡诗。这首诗是在哀悼赵龙图这位官员去世后所作。
赵善括在南宋后期(公元1174年前后)开始创作诗歌。在这个时期,宋朝面临着严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包括外患内忧、财政危机和民间疾苦等。尽管国家局势紧张,但赵善括依然关注民生问题,关心国家的未来。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赵龙图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这位官员逝去的惋惜。
赵善括的个人生活也充满了波折。他曾担任地方官员,但由于直言不讳地指出朝政弊端而被贬谪。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以诗文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理想的追求。这种坚韧的品质在《挽赵龙图大卿》一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