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平山堂

标题包含
平山堂
平山堂对妙高峰,极目郊原万里同。 杳霭四垂天不尽,萦纡一带水无穷。 城闉遥隔芙蓉浦,栏槛几经杨柳风。 想见风流贤太守,一尊时复酹欧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善括(1078年-1135年),字无咎,号乐庵,南宋词人。他是南宋初期的文人,以文学和书法著称。 赵善括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赵令詪是北宋末年的进士。赵善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便已...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平山堂面对着奇妙的山峰,放眼望去,城郊的原野仿佛与万里之外的景象融为一体。 四面的天空高远辽阔,仿佛没有尽头,一条弯弯曲曲的水流如同无尽的丝带。 远处的城墙在荷花池的另一端若隐若现,栏杆边吹过的微风中夹带着柳絮的气息。 想象着那些曾经的风流才子们,他们时常举杯祭奠欧阳修这位伟大的文人。
去完善
释义
1. 平山堂:位于今江苏扬州大明寺西侧的法净院,为欧阳修所建,取唐代诗人白居易“东南形胜”诗意命名。 2. 妙高峰:山名,位于湖南衡山南岳庙前。这里是比喻扬州的山水形胜,以借景抒怀的手法凸显平山堂景色壮丽。 3. 杳霭:形容云雾浓郁的样子。 4. 四垂:指四面八方,这里指广阔无边的空间。 5. 萦纡:曲折萦绕。 6. 城闉(yīn):指城市。 7. 芙蓉浦:又称“白莲洲”,在今江苏南京长江边,与扬州相距不远。这里借指扬州的美景。 8. 栏槛:栏杆。 9. 杨柳风:春风吹拂杨柳的景象。 10. 太守:古代官职名称,负责治理一个郡的地方长官。这里是指欧阳修。 11. 一尊:一杯酒。 12. 酹(lèi):把酒倒在地上表示祭奠或敬意的动作。
去完善
赏析
《平山堂》是南宋诗人赵善括的一首描绘扬州胜景的诗作。诗中,作者以“平山堂”和“妙高峰”作为视野的起点,呈现出一派辽阔无垠的景致。他以极富诗意的手法描绘了自然的壮丽和水的悠长,同时强调了城市与自然之间的对比。通过对“城闉”、“芙蓉浦”以及“栏槛”等景物的描绘,诗人充分展示了大自然的独特魅力。最后,诗人在想象中唤起了古代贤士的风采,以此表达对先人的敬仰之情。这首诗语言优美,结构严谨,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以及对自然的独到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平山堂》是南宋诗人赵善括的一首描绘江南水乡风光的佳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中期,大约在公元12世纪左右。这一时期,中国南方地区相对较为安宁,经济发展迅速,文化繁荣,尤其在江南一带形成了独特的水乡风情。 赵善括是南宋的一位官员和文人,他在诗歌、散文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在南宋中期,赵善括因为其文才和政治才能受到了皇帝的赏识,被任命为地方政府官员。然而,他在任期内并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这也使他对自己的处境感到困惑和失望。 在这一时期,南宋政府内部的权力斗争激烈,尤其是在皇帝与权臣之间。赵善括作为一名有才华的官员,他希望能够为国家做出贡献,但在现实的政治环境中,他发现自己无法施展才华,这使得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无奈。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赵善括创作了《平山堂》一诗。通过对江南水乡风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色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忧虑。这首诗既展现了赵善括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