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日醉普光阁上
东郊绿暗已红稀,指准酴醾待我归。
细叶急随流水去,片心常望白云飞。
半规残日穿林薄,一带遥山抹黛微。
起舞高歌共春酌,凭栏无语欲忘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东边的郊区绿意盎然已经渐渐变红,指引着我在酴醾花开时回家。
细长的叶片迅速随着水流飘逝,我的心情时常期盼着白云间飞翔。
夕阳余晖透过稀疏的树林,远方的山脉在微薄的蓝天下若隐若现。
我们一起在春天里起舞放歌畅饮,倚靠栏杆无言以对忘记了尘世烦恼。
去完善
释义
1. 东郊:指东城或东方的郊区,此处也代指扫墓之地。
2. 绿暗已红稀:形容春天的景色由初春的葱郁转为晚春的凋零。绿暗,绿意浓重;红稀,红花凋谢。
3. 指准:指定。
4. 酴醾:一种晚春开花的植物,此处以之比喻春光已尽。
5. 细叶急随流水去:形容柳絮等植物被风吹起,顺着水流飘散的景象。
6. 片心常望白云飞:表达作者盼望远离世俗纷争,如白云般自由自在的心境。
7. 半规:指半圆形物体。在此,“半规残日”描绘太阳即将落下的情景。
8. 穿林薄:穿过稀疏的树林。
9. 一带遥山:远处山脉的一条线。
10. 抹黛微:描画出远山的淡青色。抹黛,画眉,此处以拟人手法描绘远山的颜色;微,轻微,淡雅。
11. 起舞高歌共春酌:在春天聚会时,大家一起跳舞唱歌饮酒。
12. 忘机:忘掉世俗纷扰,心如止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清明节这一天,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之中,感受着春天的气息和生活的乐趣。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观与自己的心情相结合,展现了浓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首联中,“东郊绿暗已红稀”描述了春天的景色:绿色的植被渐渐变深,红色的花朵逐渐稀少。诗人用词精妙,巧妙地传达了春天的变化。接着,“指准酴醾待我归”表达了诗人渴望回归田园的心情。
颔联中的“细叶急随流水去,片心常望白云飞”,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他以流水和白云为象征,表达了自己对生命、时间和人生的感悟。
颈联中的“半规残日穿林薄,一带遥山抹黛微”,则通过对夕阳和远山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象。其中,“抹黛微”一词形象地描绘了远山的轮廓,突出了诗人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最后,在尾联中,诗人表示要与友人一起歌舞,共享春日的快乐时光。他以此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凭栏无语欲忘机”也传达出了一种超脱世俗、忘却烦恼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清明日醉普光阁上》是南宋诗人赵善括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2世纪至13世纪之间,也就是南宋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状态。北宋灭亡后,南宋建立,但由于政治腐败、军事力量薄弱等原因,国家一直处于北方金国的威胁之下。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文人志士纷纷投身于抗金事业,希望能够挽救国家的危机。赵善括就是其中的一位。
赵善括在这首词中表达了他对家国命运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在清明节这天登上了普光阁,俯瞰着远方的风景,心中却充满了悲伤和惆怅。他感叹时光的流逝,思念远方的亲人,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尽管生活艰辛,但他仍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相信未来会有美好的时光等待着他。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