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再用前韵 其二

标题包含
再用前韵 其二
我是忘机士,初非学二疏。 瓮醅常得醉,瓶粟任无余。 天下众生病,山中四壁虚。 昔年刍豢口,今日伴钟鱼。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善括(1078年-1135年),字无咎,号乐庵,南宋词人。他是南宋初期的文人,以文学和书法著称。 赵善括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赵令詪是北宋末年的进士。赵善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便已...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我叫忘机士,虽然学识渊博,但并非模仿古代名人的言行举止。我常常陶醉在自酿的美酒中,对于丰盛的食物并不感到满足。世上众人都在疾病困扰之中,而我在这山间却四壁空空。以前我享受美食佳肴,如今只是伴随钟声与木鱼过活。
去完善
释义
1. "我是忘机士":忘机指消除机巧之心,意指作者是一个无欲无求、淡泊名利的人。 2. "初非学二疏":二疏是西汉时的两位高士疏广、疏受叔侄,此处用来表示作者并不是仿效他们辞官归隐。 3. "瓮醅":指家酿的米酒。 4. "瓶粟":指储存在瓶子里的小米,此处代指作者的简单食物。 5. "四壁虚":形容住处简陋,只有四面墙壁。 6. "昔年刍豢口":刍豢指美味的肉类食物,此处用来说明从前作者享受过美食。 7. "今日伴钟鱼":钟鱼是寺庙里敲击钟声的木鱼,这里表达作者现在与僧人共度时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赵善括的内心独白和对生活的思考。他以自己的方式对抗世界的烦恼和困惑,用词自然率真。 首先,他用“忘机士”来形容自己,表达出自己对世俗纷扰的淡然态度,同时也暗示了自己的隐逸之志。这与他在诗中提到的“学二疏”相呼应,进一步表现了他的隐居思想。 接着,他通过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之事——“瓮醅”和“瓶粟”,来展现自己简朴的生活状态,以及与外界隔绝的超然心境。这同时也是诗人坚守自我的一种宣言:即便生活清贫,也要保持内心的洁净与自由。 然后,诗人在诗的后半部分提到了众生的疾苦和自己的内心渴望。尽管他自己身处山中,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但他并未忘记世间的痛苦和困扰。他的言辞间流露出对民间疾苦的同情以及对社会的关注,展现了诗人深切的社会责任感。 最后,他用“昔年刍豢口,今日伴钟鱼”作为结尾,突出了个人命运的起起伏伏和社会现实的无常,也揭示了人生的真谛:一切都是瞬息万变的,只有坚守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念,才能度过人生的风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诗人自我形象和生活态度的描绘,以及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感悟,传达出了诗人坚守自我、关注民生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赵善括(1149-1220),南宋词人、学者,字无咎,号应斋居士。《再用前韵 其二》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诗歌创作于1200年左右,正值南宋时期,即公元1149年至1220年间。 在赵善括的一生中,他经历了南宋的兴衰更迭。早年,他曾受到皇帝宋孝宗的重视,担任过国子司业等重要职务。然而,由于朝政腐败、权臣当道,赵善括在官场上的抱负并未完全实现。后来,他被贬谪至湖南等地,在此期间,他深感民生疾苦,对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南宋时期,中原沦陷,金兵入侵,国家形势紧张。面对内忧外患,南宋朝廷却仍然沉浸在歌舞升平之中,这使得赵善括等正直的士大夫痛心疾首。在这一背景下,赵善括写下了《再用前韵 其二》等诗篇,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众苦难的关注。 在这首诗中,赵善括以高昂的激情和悲愤的笔触,描绘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他以百姓的痛苦为出发点,呼吁统治者关注民生,改革政治,以拯救国家于危亡之中。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赵善括个人的家国情怀,也展现了南宋知识分子对社会现实的关切与担当。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