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挽王漕稚川 其一

标题包含
挽王漕稚川 其一
紫荷余爱在,皂盖填名城。 膏泽流千里,嘉谋肃五兵。 林泉多雅趣,桑梓有深情。 道大虽难用,详观月旦评。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善括(1078年-1135年),字无咎,号乐庵,南宋词人。他是南宋初期的文人,以文学和书法著称。 赵善括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赵令詪是北宋末年的进士。赵善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便已...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紫色的荷花留下了爱的痕迹,青黑色的车盖充盈了城市的风景。甜美的雨露滋润着千里土地,好的计策使兵器整齐划一。树林和泉水充满了高雅的情趣,桑树和梓树饱含深深的情感。道理虽然宏大难以运用,但详细观察也能评判出个高低。
去完善
释义
1. "紫荷":指古代官员的紫色印绶,这里借指官职。 2. "余爱":留下仁爱。 3. "皂盖":黑色车盖,是古代官员出行时的仪仗之一。 4. "名城":大城市,这里指代地方行政中心。 5. "膏泽":比喻给予百姓恩惠。 6. "五兵":古代五种兵器,泛指军队。 7. "林泉":树林和泉水,常用来形容隐逸之地。 8. "桑梓":桑树和梓树,古人常种在家宅旁,故用以代指故乡。 9. "深情":深厚的感情。 10. "道大":道德高尚。 11. "难用":难以被任用。 12. "详观":详细观察。 13. "月旦评":东汉时期名士许劭对人物品评的风俗,后泛指对人物的评论。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紫荷”和“皂盖”开篇,描绘了王漕稚川身份的尊贵以及他的才华横溢。"紫荷"指古代官员的紫绶金印,象征权力与地位;"皂盖"则指代官僚士人。诗人暗示这位少年才俊在政治领域中的突出表现,使得名城盛誉满天下。接下来的"膏泽流千里"描绘了稚川所治理下的民众生活富饶、受益广泛,而"嘉谋肃五兵"则描述了他在军事方面的卓越才智,严肃治军,保卫国土。 诗歌后半部分,通过"林泉多雅趣"表明稚川在闲暇之余爱好的高雅情趣,如畅游山水,寄情于诗文书画等。同时又提到"桑梓有深情",揭示他对于故乡和故人的深厚感情。最后的"道大虽难用,详观月旦评"表达出虽然稚川的理想崇高难以实现,但他依然乐观地看待世事,期待着在关键时刻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整首诗篇词藻华丽,情感真挚,通过对王漕稚川完美形象的的塑造,传达了诗人对其赞誉和怀念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挽王漕稚川 其一》是南宋诗人赵善括创作的一首悼念诗,此诗是挽悼已故友人王漕(王稚川)的哀词。根据诗歌内容推断,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时期。 在南宋时期,赵善括经历了金兵南侵、国土分裂等战乱,同时也目睹了南宋朝廷的腐朽和统治者对文人士子的压迫。在这种背景下,他与其他文人志士一道,忧国忧民,力图改革。王漕作为赵善括的朋友,很可能与他志同道合,共同为国家和民族的振兴出谋划策。然而,天不假年,王漕不幸英年早逝,令赵善括悲痛不已,因此写下这首悼念之作。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哀思,还反映了当时南宋社会的时代背景以及知识分子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通过追怀与王漕共度的美好时光,赵善括传达出对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前途的担忧。这种情感表达了南宋知识分子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