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清江怀莫谦父
春来乘兴泛孤篷,櫂影频移鉴影中。
昨夜忽添三寸雨,今朝尤喜一帆风。
桃红李白年年好,水绿青山处处同。
屈指归时花未老,一樽携手过湖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来临时兴致勃勃地划着孤舟,船桨的影子频繁地在水中倒映。
昨晚突然下起了三尺大雨,今天却特别高兴有一帆顺风。
桃花与李花的美丽年年如此,绿水与青山的美景无处不在。
屈指一算,回去的时候花儿还不会凋谢,让我们一起举杯走过湖的东边。
去完善
释义
1. 过:经过。2. 清江:指流经江苏省的一条江,现名滁河。3. 莫谦父:作者的好友,生平不详。4. 春:春天。5. 来:到来了。6. 乘兴:随兴致所至。7. 泛:漂浮;漂行。8. 孤篷:孤独的小舟;孤舟。9. 櫂:船桨。10. 影:倒影。11. 频:多次。12. 移:移动。13. 鉴:镜子。14. 中:中间。15. 昨夜:昨天夜里。16. 忽:突然。17. 三寸雨:比喻春雨。18. 今朝:今天早晨。19. 尤:尤其。20. 喜:喜欢。21. 一帆风:顺风的帆船。22. 桃红李白:桃花盛开和李子花开的景象。23. 年年:每年。24. 好:美好。25. 水绿:水面呈现绿色。26. 青山:青翠的山峦。27. 处处同:到处都一样。28. 屈指:弯曲手指计数。29. 归时:回来的时候。30. 花未老:花儿还没有凋谢。31. 一樽:一杯酒。32. 携手:手牵手。33. 过湖东:走过湖的东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春游清江的所见所感,通过对天气、风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的愉悦心情和对友情的怀念。首联“春来乘兴泛孤篷,櫂影频移鉴影中”以乘船出游开篇,形象地刻画了春日里诗人荡漾江面的情景。紧接着,颔联“昨夜忽添三寸雨,今朝尤喜一帆风”通过对比昨夜的小雨和今日的顺风,表现出行船的顺利和环境的宜人。接下来,颈联“桃红李白年年好,水绿青山处处同”则抒发了诗人对自然景色之美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尾联“屈指归时花未老,一樽携手过湖东”以想象与朋友相聚时的情景作结,传递出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以及期待重逢的喜悦。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善于观察生活、发现美好的独特视角。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过清江怀莫谦父》是南宋诗人赵善括的作品,创作于南宋时期。
在南宋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化。一方面,由于金国的侵略,南宋王朝面临着严重的外患压力;另一方面,南宋的内部政治斗争也异常激烈。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开始关注国家命运,以诗文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赵善括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
赵善括生活的时代,正逢南宋晚期,外患严重,民生疾苦。他在诗歌创作上注重表现社会现实,关注百姓生活。这首《过清江怀莫谦父》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诗人在流经家乡清江之畔,怀念起曾一同论诗的好友莫谦父,表达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以及对故乡的热爱之情。诗人通过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盼,展示了当时文人墨客关心国家、关注社会的广阔胸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