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挽陈提举 其二

标题包含
挽陈提举 其二
志学屡辞爵,传家蔚有声。 小官能抗疏,文吏乃知兵。 守法摧强御,输忠沃圣明。 平生无所负,谗口任蝇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善括(1078年-1135年),字无咎,号乐庵,南宋词人。他是南宋初期的文人,以文学和书法著称。 赵善括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赵令詪是北宋末年的进士。赵善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便已...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立志学习,多次拒绝封赏,传承家风,声誉显赫。 担任小官却能上疏直言,身为文人却了解兵法。 坚守法律,抵制强权,尽忠报国,辅佐圣明君主。 一生无负于人,任凭谗言攻击,我自岿然不动。
去完善
释义
1. 赵善括:南宋诗人,曾任奉议郎等官职,以诗文著称于时。 2. 陈提举:诗人的朋友,生平不详。提举是宋代的一种官职。 3. 志学:指十五岁。这里表示年纪尚小。 4. 辞爵:辞去封爵,表示自己不愿意做官。 5. 传家:将家族传承下去。 6. 蔚有声:声名远播。 7. 小官:相对于大官的卑微职位。 8. 抗疏:向皇帝上疏直言进谏。 9. 文吏:文职官员。 10. 知兵:了解军事。 11. 守法:遵守法令。 12. 摧强御:击败强势之人。 13. 输忠:献出忠诚。 14. 沃圣明:滋润皇帝的英明。 15. 平生:一生。 16. 无所负:没有辜负。 17. 谗口:说坏话的人。 18. 任蝇营:任凭苍蝇飞舞。比喻诽谤、诋毁之声不断。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颂了陈提举的清廉正直、博学多才和忠诚勇敢的品质。首联通过“志学屡辞爵”与“传家蔚有声”的对比,展示了陈提举淡泊名利的精神风貌以及家族的良好声誉。颔联通过“小官能抗疏”与“文吏乃知兵”的描述,凸显了陈提举敢于直言不讳地进谏,并且拥有丰富的军事知识。颈联则进一步表现出他坚守法律、不避强权,对朝廷始终忠心耿耿的高尚品质。尾联则以“平生无所负”和“谗口任蝇营”的刻画,展现了陈提举在遭受诽谤时依然能够保持坚定的信念和高洁的品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挽陈提举 其二》是南宋诗人赵善括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宋光宗时期(约公元1190年),这一时期的南宋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较为繁荣。 赵善括在这一时期的人生际遇较为坎坷。他自幼才华横溢,但因种种原因并未得到朝廷的重用。他曾两次应试科举,均名落孙山。尽管身处困境,但赵善括始终坚守信念,积极关注民生和国家大事。他的诗歌作品多表达出对家国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在宋光宗时期,南宋王朝与金国保持相对和平的状态。然而,随着金国的逐渐强大,这种和平局面并不稳固。与此同时,南宋国内的政治斗争依然激烈,士人阶层对皇帝的忠诚受到质疑。赵善括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陈提举的哀悼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阶层的忧国忧民情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