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用前韵 其一
枕席方相好,儿童且勿哗。
窗蕉鸾曳尾,簷树鹊鸣槎。
有客谈飞屑,无才笔吐花。
倦余题短句,谁为指瑜瑕。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卧榻之间互为慰藉,孩子们请勿喧哗。
窗前的香蕉犹如凤凰摇曳尾巴,屋檐下的树木上有喜鹊在鸣叫嬉戏。
有客人谈论着飞雪,而我却拙于用笔墨描绘出它的美丽。
我疲惫地写下这些简短的诗句,谁能为我指出其中的不足呢?
去完善
释义
1. "枕席":名词,指卧具,这里可以理解为休息的地方或者闲暇的时间。
2. "儿童":名词,这里指的是家里的小孩子或晚辈。
3. "且勿哗":不要大声喧哗。"且"是副词,表示暂时,一会儿的意思;"勿"是否定副词,相当于"不";"哗"形容人声喧闹。
4. "窗蕉":名词,指窗户边的芭蕉叶。
5. "鸾曳尾":描述鸾鸟拖拽尾巴的样子。"鸾"是一种传说中类似凤凰的吉祥神鸟;"曳"是动词,意为拖着、拉着。
6. "簷树":屋檐下的树木。"簷"是屋檐的意思。
7. "鹊鸣槎":喜鹊在树枝上叫。"鹊"是指喜鹊;"槎"是树木分叉的部分。
8. "飞屑":飘散的纸屑,这里可能是指谈话间飞扬的纸片。
9. "无才":谦辞,表示自己才能不足。
10. "笔吐花":形容文笔优美,表达生动形象。
11. "倦余":我疲惫的状态。
12. "题短句":写一些简短的诗句。
13. "指瑜瑕":指出我的诗作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瑜"是玉的光彩,比喻优点;"瑕"是玉的瑕疵,比喻不足之处。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再用前韵 其一》中,赵善括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生活画卷。诗人以平和的心态面对自然和生活,与儿童共享美好时光。窗外的香蕉和檐上的树木,分别被比喻成鸾凤和喜鹊,形象生动,寓意吉祥。接着,诗人提到了访客与自己畅谈的场景,以及自己才思枯竭无法挥毫泼墨的无奈。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在疲倦之余尝试写作的愿望,以及期待他人指点的谦虚态度。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再用前韵 其一》是南宋诗人赵善括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78年至1185年间,这是南宋孝宗时期,正值金国与南宋和战之际。在这段时间里,赵善括曾任赣州通判、江南东路提点刑狱等官职,对国家的兴衰和人民的疾苦有着深刻的了解。
在这一时期,南宋孝宗积极整顿内政,推动经济发展,但同时面临着金国的军事压力。赵善括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往往反映出这一时期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状况。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乡村风光的描绘,表达了对农民生活的关切和对国家繁荣的期盼。
此外,赵善括在这一时期的个人生活也充满了波折。他曾因得罪权贵而被贬谪,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关注民生问题,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这些人生际遇和时代背景使得他的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