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子存韵寄乃兄雪香
要识居尘不染尘,小窗容膝近东邻。
香梢不老偏宜晓,瘦节常寒别是春。
侑坐图书情颇厚,对床风雨梦还新。
拟将梅竹方兄弟,若说清高更逼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要认识居住在尘埃中却不沾染尘埃的人,可以在小窗边找到他们。他们通常喜欢靠近东方邻居。他们的精神如同不衰的香木,在早晨时分显得格外宜人。虽然他们看起来清瘦、寒冷,但这正是春天的另一种表现。
他们热爱读书,常常沉浸在书本中无法自拔。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如风雨中的床铺,始终保持新的梦想。他们和梅竹一样,有着深厚的手足之情,这使他们更显清高。
去完善
释义
1. 东邻:指东方的邻居或邻国,这里应该指的是作者的兄长家。
2. 香梢:指含苞待放的梅花枝头。
3. 瘦节:指竹子较为稀疏的枝条。
4. 侑坐:陪伴别人坐着聊天。
5. 对床风雨:形容在风雨中面对面谈话的情景。
6. 拟将:打算把...比拟成。
7. 方兄弟:意同“兄弟姐妹”,指平辈的朋友亲眷。
8. 清高:超脱世俗的高洁品质。
去完善
赏析
本诗为赵善括所作,诗人以“用子存韵寄乃兄雪香”为题,向读者展示了一种纯洁、高雅的生活方式和情感。在诗人眼中,居住于尘世之中却能够保持心灵的纯净与独立,是最难能可贵的品质。首联描绘了诗人住所的小窗与邻居相接的情景,传达出诗人的平和心态。颔联则通过描述植物的生长状态,表达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尽管生活中有些困厄,但生命的坚韧与美好依然存在。颈联则是诗人对知识的热爱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的表露。尾联则以梅竹为伴的形象,强调了诗人追求真实、清高的精神世界。整首诗结构紧凑,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品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用子存韵寄乃兄雪香》是宋代诗人赵善括创作的一首抒怀诗。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哥哥的思念之情,以及兄弟间深厚的感情。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的创作时间。这首诗作于宋朝,具体时间不详,但可以从诗中的内容和风格推测,应该是在宋仁宗时期(1023-1063年)或稍后。这一时期,赵善括的人生际遇尚不明确,但从他担任地方官员的经历来看,他在任期间可能遭遇了一些困扰和挫折,因此产生了对哥哥的深切怀念之情。
其次,我们来关注一下与作者相关的时代背景。在宋朝,科举制度已经相对完善,士人阶层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赵善括作为当时的文人,他的诗歌作品受到了当时文学风气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他个人的理想抱负和人生感悟。此外,宋朝是一个崇尚文化、重视教育的时代,文人之间的友谊和亲情观念比较浓厚,这也为赵善括创作这首诗提供了思想基础。
综上所述,赵善括的《用子存韵寄乃兄雪香》这首诗歌,既表达了他对哥哥的深深思念之情,也反映了宋朝时期文人之间的深厚感情和时代背景。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