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葛守诗轴
君不见灵椿一株传义方,僖仪接武跻金堂。
又不见老苏独步为文主,轼辙联芳入琼府。
始知盛德天所亲,于门棨戟高拂云。
又知硕才世所贵,鲤庭诗礼超凡群。
司成蕴蓄何如厚,万顷渊源海波秀。
刘郎少俊首辱和,扬善推贤宜有后。
司成问学何如深,六经表里金玉音。
王氏拘挛了无取,雄文杰句由诸心。
庐陵昔岁曾分教,甲子一周梦惊觉。
贤郎赐得铜虎符,今日重游想前效。
黉堂咳唾遗明珠,翠琰刊成惠陋儒。
请为野史进青琐,要继皇朝窦与苏。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你没看见香椿树生长在一个传递正义和真理的地方,僖仪紧随其后登上了金色殿堂。
你又没看到苏轼以散文见长,成为文学的主导者,而他的弟弟苏辙也才华横溢,一起进入了文学的世界。
由此可知,崇高的品德会吸引天的眷顾,门前的石狮子仿佛可以触及云端。
同时我们知道,卓越的才能会获得世界的尊敬,学习诗书礼仪的小辈都非比寻常。
你说教育家的底蕴多么深厚,他的学问如同大海般深邃。
刘郎年少时就显示出了聪明才智,弘扬善良,推荐贤能的人会有一系列的后继者。
你的学问到底有多深?你的言辞充满了儒家经典的韵味。
那些王家的作品过于呆板,毫无吸引力,真正的美丽和魄力来自你内心的声音。
以前在庐陵教书的时候,每一年都会让我梦见自己在惊醒。
今天再次来到这里,想要恢复我曾经的教学成果。
校园里随意的交谈都能产生智慧的火花,用绿色的美玉记录下这些珍贵的言语,惠泽我这个粗俗的文人。
我希望把我这绿绮子《野史》呈献给青琐之阁,我会努力接续汉朝的窦家和其他名家。
去完善
释义
1. 灵椿:指古代传说中的长寿之树,这里代指家门显贵。
2. 义方:义理、道义。
3. 僖仪:后宫嫔妃的等级之一,此处指唐代贵妃杨玉环。
4. 接武:跟随前辈的脚步。
5. 金堂:形容华美的宫殿。
6. 老苏:即北宋文学家苏洵。
7. 文主:文章的主旨。
8. 轼辙联芳:指苏轼、苏辙兄弟二人的文采斐然。
9. 琼府:指翰林院。
10. 门棨戟:古代显贵之家门前的标志物。
11. 司成:对教师的尊称,此处指汉代著名学者司马迁。
12. 万顷渊源:比喻学识渊博。
13. 海波秀:赞美对方文章秀丽。
14. 刘郎:指宋代文学家刘攽。
15. 辱和:谦辞,意为得到对方的回应。
16. 翠琰:翠绿色的碑石,此处指著作。
17. 咳唾遗明珠:形容作品珍贵。
18. 野史:民间记载的历史故事。
19. 青琐:古代宫门上的一种装饰,此处借指宫廷。
20. 皇朝:指宋朝。
21. 窦与苏:指唐代文学家窦叔向和宋代文学家苏轼。
去完善
赏析
《谢葛守诗轴》是南宋诗人赵善括的一首诗歌。在这首诗中,作者以诗的形式表达了对自己教育理念的坚定信念和对葛守诗歌的赞赏之情。全诗通过对灵椿、老苏等典故的运用,以及对其子孙后代成就的赞誉,表达出教育的重要性及其深远的影响。同时,作者还表达了对刘郎、司成和王氏等人的评价和看法,强调了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最后,作者回顾了自己在庐陵任教的经历,以及对葛守诗歌的喜爱和感激之情。整首诗结构严谨,韵律优美,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教育情怀,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教育意义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谢葛守诗轴》是南宋诗人赵善括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具体时间约为公元1150年左右。
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而赵善括则是一位颇有才情的文人,他在仕途中屡遭挫折,曾担任过多地的地方官职,其中包括广西桂林的郡守一职。在任期间,他致力于地方治理,关心民生,政绩斐然。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的仕途并不顺利,最终辞官归隐。
在这一时期,南宋的文化艺术发展迅速,尤其是诗歌创作方面。许多文人士大夫以诗歌为寄托,抒发个人的理想、情感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赵善括正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个人风格受到人们的喜爱。
在《谢葛守诗轴》这首诗中,赵善括通过对一位名叫葛守的诗友的感激之情,表达了对自己文学成就的自豪和对友情的珍视。这首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充分展示了赵善括的人生态度和诗歌才华。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