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洞天
扳缘石磴入青冥,雾廓云开万象清。
夭娇老杉龙欲舞,纵横卧石虎方狞。
二仙昔被桃源误,四皓今余橘隠情。
拟入清都真洞府,一帘寒溜隔飞琼。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沿着石头台阶进入青天之上,云雾散尽一切景象都变得清晰起来。
古老的杉树像要起舞的蛟龙,纵横交错的岩石像正在休息的猛虎。
曾经两位仙人误以为这就是桃花源,四位智者至今还留恋着他们的隐居生活。
我渴望进入那真正的仙境,却有一帘冰凉的水流阻挡着我与飞雪相映成趣的地方。
去完善
释义
1. 扳缘石磴:攀援着陡峭的石阶而上。
2. 青冥:青天,天空。这里指高空或高山。
3. 雾廓云开:云雾消散,景象清晰。廓,广大,开阔。
4. 夭娇:姿态妖娆,这里的“夭娇老杉”指的是古老的杉树如龙舞动一般生动形象。
5. 龙欲舞:形容古树的姿态灵动,如同龙在起舞。
6. 纵横卧石:形容石头横七竖八地躺着。
7. 虎方狞:狰狞的老虎,这里是形容石头的形状奇特。
8. 二仙:传说中的神仙,这里可能是指牵牛织女。
9. 被桃源误:被桃花源的美景迷住了。这里是对二仙恋情的调侃。
10. 四皓:指的是秦汉之际的四个隐士: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和夏黄公。
11. 橘隠情:橘,指南岳衡山之阳的橘子洲;隠情,即隐居之情。
12. 清都:传说中天上的玉京山。
13. 真洞府:道教神话中的仙境。
14. 一帘寒溜:指瀑布。寒溜,冷泉。
15. 飞琼:仙女。
去完善
赏析
《天宝洞天》这首诗歌以诗人的视角描绘了进入天宝洞天的景色。诗人先通过石磴攀登上高空,然后云雾散开,展现出一派清明的景象。诗人以“夭娇老杉龙欲舞”来形容耸立的老杉树,用“纵横卧石虎方狞”来描绘形状各异的岩石。这里所描绘的天宝洞天景象既有着一种神秘莫测的氛围,又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接下来的两句“二仙昔被桃源误,四皓今余橘隠情”则引入了历史人物传说,让诗歌更具深远的历史感。“二仙”指的是神话传说中的两位仙人,他们曾因误入桃花源而陷入困境;“四皓”则是商朝的四个贤人,他们在晚年隐居在一片橘子林中。这两句诗人通过对比和联想,表达了无论是神仙还是贤人都难以逃避世俗的烦恼这一思想。
最后,诗人“拟入清都真洞府,一帘寒溜隔飞琼”两句,表达了自己向往一个超脱凡尘、宁静致远的境地。但在这仙境的入口,却有一帘飞瀑阻挡着他的前进。这种情景交融的手法使得诗篇意象更加丰富,同时也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天宝洞天》是南宋词人赵善括所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渡后的南宋时期,即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这个时期正是宋朝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靖康之难后,北宋灭亡,南宋建立,中原沦陷,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山河破碎,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赵善括(生卒年不详),字无咎,号默存居士,饶州安仁(今江西鄱阳)人。他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曾任尚书郎、左司谏等职。在南宋时期,他目睹了国家民族的苦难,深感忧虑和责任。作为一位士人,他以笔为刀,通过文学创作来表达自己的家国情怀和民族意识。
在《天宝洞天》一词中,赵善括以“天宝”为题,表达了对唐玄宗时代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反思。唐玄宗在位时,曾开创开元盛世,但晚年沉湎于声色犬马,导致了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赵善括以此为例,警示统治者要居安思危,时刻警惕历史的教训。同时,他也表达了希望南宋朝廷能够振作起来,重振国威,收复失地的愿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