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偶题
曲沼一泓碧,乱花双径红。
欹梅惊北客,舞柳认东风。
欲买春无价,常令酒不空。
我生随分乐,初不问穷通。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曲折的小池塘泛着绿色的微波,繁花簇拥在蜿蜒的小路上。
倾斜的梅树枝条犹如惊鸿掠过北方的旅人,舞动的柳枝仿佛在呼唤春风的到来。
春天的美景无法用金钱衡量,唯有美酒相伴才不会辜负这美好的时光。
我人生的快乐都是随性而发,从不过问贫穷与显达。
去完善
释义
1. 曲沼:曲折的水池;
2. 一泓:一小片水域;
3. 双径:两条路;
4. 欹梅:弯曲的梅花树;
5. 北客:北来的人;
6. 舞柳:舞动着的柳树;
7. 认东风:辨认春天的气息;
8. 无价:无法估价;
9. 常令:经常使;
10. 随分乐:随遇而安的快乐;
11. 穷通:困厄与显达。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清明节景色的诗,诗人通过对曲沼、乱花、欹梅、舞柳等自然景物的生动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美景的热爱和欣赏。诗人还提到“欲买春无价,常令酒不空”,表明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酒的美好的追求。最后两句“我生随分乐,初不问穷通”则表达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即不管贫富都要享受生活中的美好时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清明偶题》是南宋诗人赵善括创作的一首描绘清明节气氛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正值南宋中期。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偏安江南,国家局势相对稳定,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仍然尖锐。
赵善括是南宋著名的文人,他在少年时期就表现出很高的文学才华,成年后进入官场,担任过多个地方官职。在任职期间,他关注民生,关心百姓疾苦,为国家治理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然而,他的政治生涯并不顺利,曾受到排挤和陷害,导致多次被贬。
在《清明偶题》这首诗中,赵善括通过对清明节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同时,他也传达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民间疾苦的关切。在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下,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文景观,以及诗人对现实的关注和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