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鹊桥仙(留题安福刘氏园)

标题包含
鹊桥仙(留题安福刘氏园)
花腮百媚,柳丝千尺,密影金铺碎日。过云微雨报清明,半天外、烟娇雾湿。 当歌有恨,问春无语,笑我如何久客。小园归去又残红,便□地、飞觞尚得。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善括(1078年-1135年),字无咎,号乐庵,南宋词人。他是南宋初期的文人,以文学和书法著称。 赵善括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赵令詪是北宋末年的进士。赵善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便已...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面颊如花绽放百般妩媚,柳丝轻拂犹如千丈般柔软,枝叶茂密的树荫遮住了阳光,地面破碎的光斑闪烁不定。春雨时节里,天空的云彩夹带着细雨,让人们预报着清明的到来。在这半天的时光里,烟波浩渺的天空也显得娇柔而湿润。 歌声中弥漫着遗憾的情感,想要询问春天的声音却沉默不语,嘲笑我这个离家的游子如何漂泊异乡如此之久。回到小小的花园之中,仅剩的几朵残花在风中摇曳。即使在这样的时刻,我们依然举杯畅饮,尽情欢娱。
去完善
释义
鹊桥仙:词牌名。 留题:留下诗作。 安福:江西省安福县。 刘氏园:安福县的一处园林。 花腮:花的嘴唇,这里用来形容花朵的美丽。 百媚:形容各种美丽的花朵。 柳丝:柳树枝条。 千尺:极言其多,非实指。 金铺:金碧辉煌的铺陈景象。 碎日:阳光破碎,分散在景物中。 过云微雨:飘过的云彩带来细雨。 报:预告,预示。 清明:清明节,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 半天外:天空的半高处。 烟娇雾湿:烟雾朦胧,湿润娇艳。 当歌有恨:边唱歌边怀有怨恨。 问春无语:询问春天却无言以对。 久客:长期在外旅居。 小园:指的是刘氏园。 归去:回去。 残红:凋谢的花朵。 便□地:方便的地方。 飞觞:欢宴畅饮。 尚得:还能够。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的词牌是《鹊桥仙》,题为“留题安福刘氏园”,作者为赵善括。全词以描绘刘氏园的美景为主线,穿插作者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上片写园内春天的景象,下片写词人对春天的感受和感慨。 首先,上片从花的美丽、柳丝的摇曳写起,阳光透过枝叶散射开来,形成斑驳的光影。接着描述清明节时,天空中的云烟如同美女的面纱,湿润而娇柔。这种描绘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园林之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其次,下片以表达作者的感慨为主。词人用"当歌有恨,问春无语"表达了他的无奈和惆怅,感叹自己为何久居他乡。而后通过"小园归去又残红"来表达自己希望尽快回归故土的心情。最后,虽然身处异乡,但依然可以通过举杯畅饮来消遣时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鹊桥仙(留题安福刘氏园)》是南宋词人赵善括的一首佳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1180年至1240年间。 在创作这首词时,赵善括正值中年,他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曾担任过州郡官员,但因为直言不讳、刚正不阿的性格,屡屡遭受到排挤和打压。这使得他在官场上的地位并不稳固,时常被迫离职。然而,正是这样的生活经历,使他对世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在南宋时期,国家局势动荡不安,外患内忧交织。尽管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但并未放弃北伐收复失地的努力。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赵善括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家国情怀,写下了许多抒发爱国情怀的词作。 在《鹊桥仙(留题安福刘氏园)》一词中,赵善括通过对安福刘氏园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家园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他也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这首词既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展现了赵善括作为一名词人的独特才情和人文关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