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池春
烟雨池塘,绿野乍添春涨。
凤楼高、珠帘卷上。
金柔玉困,舞腰肢相向。
似玉人、瘦时模样。
离亭别后,试问阳关谁唱。
对青春、翻成怅望。
重门静院,度香风屏障。
吐飞花、伴人来往。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烟雨池塘,绿野乍添春涨。 - 在烟雨朦胧的池塘边,绿意盎然的春天渐渐来临。
凤楼高、珠帘卷上。 - 高耸的凤楼,珠帘卷起。
金柔玉困,舞腰肢相向。 - 金色的柔软和玉质的困乏,舞动着的腰肢相对。
似玉人、瘦时模样。 - 这就像那美丽的女子,消瘦时的模样。
离亭别后,试问阳关谁唱。 - 在别离的小亭之后,试着问一问谁在唱那阳关曲。
对青春、翻成怅望。 - 对青春,只能变成深深的惆怅。
重门静院,度香风屏障。 - 层层的门和安静的院子,透过香气四溢的风飘散。
吐飞花、伴人来往。 - 花朵在风中纷飞,伴随着人们的来来往往。
去完善
释义
烟雨池塘:“烟雨”指像雾一样的细雨。“池塘”这里指的是湖泊或者小水塘。
绿野:绿色的田野。
凤楼:此处凤楼指的是女子居住的楼阁。
金柔玉困:形容女子的体态柔美。
离亭别后:离亭,古代设在道路旁供休息的亭舍。
阳关:古关名,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滩附近。是中国古代通往西域的重要关隘,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后成为分别时的代称。
对青春、翻成怅望:“对青春”是指面对美好的春光;“翻成怅望”是反而因为某件事情而感到惆怅,心情失落地望着远方。
重门静院:深宅大院里的重重门户。
吐飞花:意指花朵随风飘落。
去完善
赏析
《谢池春》是一首描绘春日景象的诗词,作者通过对烟雨池塘、绿野春涨、凤楼珠帘等景色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同时,通过对“金柔玉困,舞腰肢相向”和“似玉人、瘦时模样”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舞姿优美的赞美和对玉人瘦时的怜爱。
在离亭别后的场景中,作者通过问句“试问阳关谁唱”表达了一种离别之情,以及对青春的怀念。紧接着,作者通过“对青春、翻成怅望”表达了对青春的无奈和惆怅。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作者通过对“重门静院,度香风屏障。吐飞花、伴人来往”的描绘,表现了一种宁静的氛围,以及花朵随风飘落的美好景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谢池春》是南宋诗人李石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2世纪中期,即宋宁宗时期。在这个时期,南宋政权已经建立多年,但国家政治仍然动荡不安,内忧外患不断。
李石在这首词中表达了他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思念。据史书记载,李石一生漂泊不定,曾在江南一带游历,与当地文人雅士多有交往。他的词作充满了浓厚的家国情怀和个人情感,展现了南宋文人的精神风貌。
此外,这个时期的词坛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词人,如辛弃疾、陆游、姜夔等,他们的作品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石作为其中的一员,虽然名声不及这些大家,但他的词作同样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值得我们去欣赏和研究。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