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夜来斗庵
夜来斗庵,左顾绿云,右盼素娥。好态浓意远,随宜梳洗,轻轻莲步,艳艳秋波。妒宠争妍,娇痴无际,齐劝诗翁金叵罗。翁微笑、□一时饮尽,谁少谁多。月娥。唱後颜酡。莫也怕、浮云妒月麽。问苏州刺史,旧欢如梦,江州司马,衫湿如何。翠幕空垂,唾花无迹,忍听樽前飞燕歌。销凝处,正潇潇烟雨,偏恼东坡。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夜来参加聚会,环顾四周,只见众多佳人。她们妆容恰到好处,步履轻盈,眼神顾盼生姿。这些美人争相展示自己的美丽与才情,邀请诗人一同举杯。诗人微笑着举杯畅饮,欣赏这美丽的场景。其中一位名叫月娥的歌女唱得非常动听,面色泛红。她似乎并不担心别人嫉妒她的美貌。诗人询问这位歌女,是否还记得曾经的欢乐时光,那位曾经为她痴迷的官员又如何了?如今只剩下空空的翠幕和散落的唾花,令人感慨万千。听完歌女的演唱,诗人陷入了沉思,此时窗外下起了潇潇烟雨,令人倍感寂寥。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斗庵:指的是古人夜间聚会的地方,这里指夜晚的宴会场所。
2. 绿云、素娥:分别形容女子的头发和面容。其中,“素娥”是古代对嫦娥的美称,此处指代美丽的女子。
3. 随宜梳洗:指女子随意梳妆打扮。
4. 轻轻莲步:形容女子的脚步轻盈。
5. 艳艳秋波:形容女子的眼神美丽动人。
6. 金叵罗:一种金色的酒杯。
7. 月娥:指代月亮。
8. 酡:形容人因饮酒而脸红的样子。
9. 浮云妒月:比喻女子担心自己的美貌招来他人的嫉妒。
10. 苏州刺史、江州司马:分别指唐代诗人白居易和杜牧,他们在任官期间都曾有过恋情的记载。
11. 翠幕空垂:形容宴会结束后的场景。
12. 飞燕歌:形容优美的歌声。
13. 销凝:指神情专注的样子。
14. 潇潇烟雨:形容细雨蒙蒙的景象。
15. 东坡:这里指苏轼,宋代著名文学家,因曾任杭州知府,所以用他的名字来泛指江南地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作以细腻婉约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起首便用“夜来斗庵”表达了在夜晚里作者的心境。接下来通过“绿云”和“素娥”的形象,把所观之物寄托在了具体的形象中。词人看着“好态浓意远”的景色,让他陶醉其中。这时的氛围仿佛如一幅水墨画,雅致又宁静。
接下来的描写更细致入微,“轻轻莲步,艳艳秋波”,这样的描绘无疑是对美丽景象的最深刻的赞美。这种美的渲染让人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与对生活的热爱。他以此为契机,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生活快乐的追求。词中的“妒宠争妍,娇痴无际”则勾勒了繁华世界中的众生相,展现了生活中的纷扰与复杂。
下片则是作者内心情感的倾诉。他以苏洵、白居易两位诗人的故事,揭示出世间的无常与人情的冷暖。而“翠幕空垂,唾花无迹”表达的是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感伤之情。接着,词人以“飞燕歌”这一典故暗示人生短暂、年华易逝的道理,加深了这种悲伤的情感。
最后,词人借助苏轼的诗句,表达了面对人生无常时,我们需要保持淡定从容的心态。总体来说,这首词情真挚,构思巧妙,表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人生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沁园春·夜来斗庵》是南宋著名诗人王迈的一首词作,创作于宋宁宗嘉泰二年(1202年)。此时,王迈正处于人生的转折点,他之前因为参加科举考试失利,一度心灰意冷,但在朋友们的鼓励和支持下,他重新振作,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关心国家大事。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南宋政权已经建立了近一个世纪,但由于政治腐败、军事软弱,国家的局势并不稳定。北方的金国不断对南宋施加压力,国内的社会矛盾也十分尖锐。王迈作为一名有良知的文人,对此深感忧虑。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文字,唤醒人们的爱国热情,呼吁统治者改革弊政,振兴国家。
在这首词中,王迈以夜来斗庵为主题,通过对夜晚斗庵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人民生活的关注。他以婉转的语言,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时局的愤懑之情。这首词不仅展现了王迈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他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文人的忧国忧民之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