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此君庵

标题包含
此君庵
斑斑堕箨开新筠,粉光璀璨香氛氲。 我常爱君此默坐,胜见无限寻常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您的问题中提到的"下文同"并非一个公众人物或者历史人物,因此无法提供详细的生平事迹。如果您能提供更多关于这个人的信息,我会尽力帮助您查找相关信息。
去完善

译文
斑驳的新竹节节生长,翠绿的竹叶闪闪发光,香气弥漫。我喜欢在这样的环境下静静坐着,比看到千千万万的普通人要美好得多。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斑斑:指竹子上的斑纹。 2. 堕箨:脱落的外壳,这里指竹笋外壳脱落。 3. 新筠:新生的竹苗。 4. 粉光:形容竹子光泽如同粉妆。 5. 璀璨:光彩夺目。 6. 香氛氲:香气弥漫。 7. 我常爱君此默坐:表达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之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此君庵》是宋代诗人文同的一首描绘竹子的诗作。首句“斑斑堕箨开新筠”中,“斑斑”描绘了竹子脱落的叶子,形象生动地展现出竹子生长的景象。而“新筠”则是指新的竹笋,这里表现了竹子旺盛的生命力。接着的“粉光璀璨香氛氲”进一步描绘了竹子迷人的形态和香气,“粉光”指竹子翠绿的表皮,“璀璨”和“香氛氲”则是形容竹子散发出清新宜人的香气。 第二句“我常爱君此默坐”中的“我”指代诗人自己,“君”则是暗指竹子。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竹子的深深喜爱之情,他喜欢在竹子的陪伴下静静地坐着,享受着与竹子相处的时光。最后一句“胜见无限寻常人”则是以对比的手法,强调在诗人眼中,竹子的魅力远胜过那些平凡无奇的人。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成功地塑造了竹子的美好形象,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此君庵》是北宋诗人、画家文同的一首题画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079年,也就是北宋熙宁二年。 这一年,文同被任命为洋州(今陕西洋县)知州。他在洋州期间,生活清苦,但却能够以书画自娱。在这一年里,文同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和画作,其中就包括这幅《此君庵》。 文同生活在北宋中期,这是一个政治较为稳定、经济和文化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都喜欢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自然、人生的感悟。文同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作品自然受到了这一时代背景的影响。 在他的《此君庵》中,文同通过对竹子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君子品质的赞美。他笔下的竹子坚韧不拔,不畏严寒,象征着君子的高尚品质和崇高境界。这也反映了文同在这样一个繁荣时期,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