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马当山
千秋马当庙,千寻狮子矶。
寒风起崖腹,惨澹含阴威。
孤帆驾巨浪,瞬息洲渚非。
忠信傥可仗,神理兹不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千古英雄长存于马当庙,百尺石狮稳立在此矶头。
寒冷的风从悬崖深处升起,带着阴郁的威力。
孤独的船只在大浪中挣扎前行,瞬间陆地的位置已发生变化。
忠诚和诚信如果能被依靠,那么神灵的真理就不会被违背。
去完善
释义
《过马当山》注释:
1. 马当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南,因汉武帝时期传说有天马经过此地而得名。
2. 千秋:千年。
3. 千寻:形容极高或极长。寻,古代长度单位,一寻等于八尺。
4. 狮子矶:马当山上的著名景点,形似狮子。
5. 崖腹:悬崖下方。
6. 惨澹:指景色暗淡凄迷。
7. 洲渚:水中小块陆地。
8. 忠信:忠诚与信任,此处指对神灵的信仰。
9. 傥可:如果可能。
10. 神理:神明之理,神性。
11. 兹:这。
12. 不违:符合,顺应。
去完善
赏析
《过马当山》这首诗歌以磅礴的气势描绘了马当山的壮丽景色,同时也蕴含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和人生哲理。首句“千秋马当庙,千寻狮子矶”展现出马当山的悠久历史和雄伟壮观;接下来的两句“寒风起崖腹,惨澹含阴威”通过描绘寒冷的风在悬崖峭壁上呼啸的场景,展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威严。紧接着的四句“孤帆驾巨浪,瞬息洲渚非。忠信傥可仗,神理兹不违”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思考,认为只有坚持忠诚、信仰,才能在大自然中求得生存之道,遵循天地神明的旨意,与自然和谐共生。整首诗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展示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高远的志向。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过马当山》是南宋著名学者、诗人张栻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74年,正值南宋时期,政治腐败、内忧外患不断。在这一年里,张栻的人生经历了许多波折。他在朝廷任职时,因为直言不讳地批评时政,受到了排挤,最终被贬为江州通判。
在这样的背景下,张栻踏上了去往江州的旅程。途经马当山时,他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过马当山》。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同时,也表现了他坚韧不屈的品质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去完善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