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李改卿韵

标题包含
次李改卿韵
丽句费敲推,清吟出竞病。 日长简编丛,春老蓬蒿径。 志士苦忧时,高人思缮性。 山房读道书,晚花红艳静。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马廷鸾(1220年-1306年),字翔仲,号碧梧居士,江西乐平人。他是南宋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历任尚书左司郎中、右谏议大夫、御史中丞等职,以直言敢谏著称。 马廷鸾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丽美的诗句需推敲琢磨,清新的吟咏寄托着病态的苦痛。夏日漫长翻阅着简编的书丛,春天逝去行走在小径旁的蓬蒿。有志之士忧虑时代之苦,高洁之人思考如何修养品性。在山中的书房里阅读道家之书,夜晚的花朵红艳而又静谧。
去完善
释义
1. 丽句费敲推:丽句,指优美的诗句;敲推,推敲琢磨,这里指的是创作过程。全句意为为了写出优美的诗句需要花费不少精力去推敲琢磨。 2. 清吟出竞病:清吟,清新的吟诵之声;竞病,争相指出缺点、毛病。这句意思是清新的吟诵往往容易暴露出诗中的缺陷。 3. 日长简编丛:日长,白天漫长;简编,书籍;丛,聚集。这一句形容在漫长的白天里,书本围绕着诗人。 4. 春老蓬蒿径:春老,春天即将结束;蓬蒿,杂草;径,小路。这句描绘了春天的尾声,杂草丛生的小路上景象。 5. 志士苦忧时:志士,有志向的人;苦忧时,为世事担忧而痛苦。这句话表达出有志之士为世事忧虑的心情。 6. 高人思缮性:高人,品德高尚的人;思,思考;缮性,修养本性。这句表示品行高尚的人在反思自己的修养。 7. 山房读道书:山房,山中房舍;道书,道教经典。这句话描述了在山中的房舍中阅读道教经典的过程。 8. 晚花红艳静:晚花,指春花;红艳静,指花朵艳丽且宁静。这句用晚花鲜艳、宁静的景象来比喻心境的平和。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丽句费敲推”起笔,意指苦心推敲优美的诗句,体现出了对文学创作的执着与严谨态度。接下来通过“清吟出竞病”传达出在疾病中仍能保持清朗的吟咏声,彰显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精神。诗人把“日长简编丛,春老蓬蒿径”描绘出一个安静的读书环境,透露出游子在外、思家心切的情感。 “志士苦忧时,高人思缮性”表达了诗人关切国家大事的心情,和对品德修养的高尚追求。最后用“山房读道书,晚花红艳静”描绘了隐居山林,读经悟道的理想生活画面。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既展示了诗人的文学才华,又反映出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以及向往恬静生活的理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李改卿韵》是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和诗人马廷鸾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250年左右的南宋晚期。 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在蒙古帝国侵略的压力下摇摇欲坠,战争频繁,民不聊生。马廷鸾作为一位有理想的政治家,对国家的现状深感忧虑。他在担任左相期间,曾积极主张抵抗蒙古侵略,整顿朝政,但受到权臣贾似道的排挤,最终被罢免官职。此后,马廷鸾远离政治,潜心学术,从事教育和文学创作。 在这段时间里,马廷鸾与友人李改卿交往甚密,他们共同探讨诗歌创作,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在这首诗中,马廷鸾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其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故乡的眷恋。同时,他也在诗中暗示了自己虽被罢免官职,但仍心系国家,渴望为国家贡献力量的决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