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客还乡
短簷纱帽旧麻衣,铁杖扶衰步履迟。
老去分为无用物,客游谁道有归时。
丰年村落家家酒,秋日楼台处处诗。
生长此方真乐土,江淮百姓政流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简言之,我是一个古文翻译者,能将古文翻译成优美的现代白话文。在我收到古文内容后,会立即为您创作相应的译文,不需要任何额外的解释和说明。
在这个例子中,原古文描述了一个老年人步履蹒跚的场景。在翻译成现代白话文之后,大致可以理解为:
戴着陈旧的遮阳帽,身穿麻布衣,手里拄着铁制的拐杖。
随着年龄的增长,行走的速度越来越慢。
时光流逝,人们觉得他已无用武之地。
四处游历的他,谁能说清楚何时能回家呢?
丰收的季节,村子里的家家户户都准备了美酒。
秋天的时光里,每一座楼台都充满了诗意。
在这个地方生活真是一种快乐,然而江淮地区的百姓却正经历着苦难和颠沛流离。
去完善
释义
1. 久客:长期在外。
2. 还乡:回到故乡。
3. 戴复古:南宋时期著名诗人。
4. 短簷纱帽旧麻衣:形容穿戴朴素简单。
5. 铁杖扶衰步履迟:用拐杖支撑着衰老的身体,行走缓慢。
6. 无用物:指年老体弱,不能为社会做贡献的人。
7. 谁道有归时:谁说游子会有归期呢?暗示自己漂泊不定。
8. 丰年村落家家酒:丰收之年,村子里家家户户都有美酒。
9. 秋日楼台处处诗:秋天的楼台,到处都充满了诗意。
10. 生长此方真乐土:这里是我出生成长的地方,真的快乐自在。
11. 江淮百姓政流离:江淮地区的百姓正饱受战乱流离之苦。
去完善
赏析
《久客还乡》是一首表达游子思乡情感的词。开篇描绘了词人年老体衰的形象,“短簷纱帽旧麻衣,铁杖扶衰步履迟”表现了岁月沧桑之感。接着,“老去分为无用物,客游谁道有归时”进一步表达了在外奔波多年却未能功成名就的无奈。而“丰年村落家家酒,秋日楼台处处诗”则描绘了故乡的美丽景象,借此抒发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最后一句“生长此方真乐土,江淮百姓政流离”揭示出战争给家乡带来的苦难,令人感叹不已。全词通过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和对家园现状的忧虑,抒发了深沉的家国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久客还乡》是南宋著名诗人戴复古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中期,具体时间不详。在这段时间里,戴复古长期在外漂泊,历经世事沧桑。他曾因战乱四处流亡,又因科举失意而隐居山林。这样的经历使得他对故乡的思念愈发强烈,也使他更加关注民间疾苦和民族矛盾。
在这个时代,南宋正处于金国、蒙古等外族侵扰的严重时期。国家局势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戴复古的诗作多表现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以及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他的作品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色彩,反映了南宋中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