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陵滩 其二
一榻从容话岁寒,相忘共作布衣看。
云台诸子成何事,万古清风一钓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一张舒适的床上谈论着寒冷的季节,相互间忘却了彼此的地位,一起当作平民看待。那些曾经在云台之上的人物最后都做了什么?唯有那一杆钓鱼竿留存着永恒的风清气雅。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子陵滩:即严滩,在浙江桐庐县富春江边,是东汉隐士严光(字子陵)隐居的地方。
2. 一榻从容:指安然自得地谈论岁月变迁。
3. 相忘:相互忘却世俗的尊卑地位,平等相待。
4. 布衣:指平民百姓。
5. 云台诸子:指在汉明帝刘庄修建的云台上绘制的二十八将功臣画像。这里用来讽刺热衷功名的人。
6. 万古清风:永远清新脱俗的风度,这里赞美严光的节操。
7. 钓竿:代指严光隐居江边的垂钓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借用了陈设淡泊的江景和江边的古来贤者,表达出诗人安贫乐道的志趣。首句中的“一榻从容”描绘了诗人平静的生活态度,同时用“岁寒”呼应了环境的清苦,表达了诗人甘居山林的心情。而“相忘共作布衣看”则展现了他与友人共同追求平民生活的愿景。接下来的“云台诸子成何事,万古清风一钓竿”则进一步刻画了诗人的淡泊态度,以汉代名将张良的故事为例,讽刺他们那些争权夺利的行为,而自己只愿效法古代隐士,过着清贫却有诗意的生活。整首诗显得颇为深刻,通过对比强烈的历史人物,形象地表明了自己的价值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子陵滩 其二》是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严粲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时期,大约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这个时期的南宋朝廷在北方金国的威胁下,对内实行偏安政策,对外主张妥协求和,导致政治腐败、民生疾苦。
在这段时间里,严粲的个人生活也经历了不少波折。他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曾多次被贬谪。尽管如此,他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关心国家民族的命运,用诗歌表达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和关怀。
在《子陵滩 其二》这首诗中,严粲通过描绘子陵滩的美景,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他也暗示了当时南宋朝廷的昏庸无能,以及对知识分子无奈命运的同情。这种情感在当时文人墨客中具有普遍性,反映了南宋社会的一种普遍心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