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琵琶行后
儿女情怀易得怜,悲伤容或涕涟涟。
独疑迁客方沦落,犹著朝衣夜入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孩子们的心情容易得到同情,悲伤的时候难免会流泪。
只是疑惑为什么被贬谪的人正陷入困境,还要穿着朝服连夜乘船离去。
去完善
释义
1. 儿女情怀:比喻妇女的感情及情态。
2. 容或:或许,可能。
3. 迁客:指被贬谪到外地的官员。
4. 朝衣:古代士人以上所穿的礼服,这里借指官服。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的是诗人对琵琶女的同情和对自身遭遇的感慨。首句“儿女情怀易得怜”以直白的方式表明了诗人对琵琶女悲情命运的感同身受,这种情感上的共鸣使诗人对其不幸产生怜悯之心。紧接着的“悲伤容或涕涟涟”更进一步地描绘出琵琶女泪雨滂沱的场景,用泪水将她的哀伤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借用这种方式揭示了女性的柔弱和无奈,从而使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她的痛苦。
接下来的“独疑迁客方沦落”则以对比手法将琵琶女的命运与诗人的处境进行联系,暗示了诗人同样处于人生的低谷期。他以疑问的口吻提到“迁客”(流离失所的人),既是在问自己,也是在提醒读者他的困境。此处的“犹著朝衣夜入船”形象地描述了他衣冠楚楚地深夜登船,远离故土的场景。通过这一描绘,诗人把他对家乡的眷恋以及不得不离别的无奈表现得生动而具体。整首诗在表现诗人深沉的情感时充分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书琵琶行后》,是南宋末年诗人艾性夫的作品。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76年至1279年之间,即宋元之际。在这个时期,南宋政权逐渐衰弱,北方被元朝军队攻占,国家陷入战乱和动荡之中。
在这段时间里,艾性夫经历了人生的诸多波折。他原本是一个儒士,有着崇高的理想抱负,希望通过科举考试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然而,随着国家的衰落,科举制度受到严重冲击,他的理想破灭。与此同时,他的家乡也遭受了战争的摧残,家人离散,生活困苦。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艾性夫深感悲痛和无奈。他通过对琵琶行这一古典作品的再创作,表达了对自己身世遭遇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在诗歌中,他以悠扬的琵琶声为引子,描述了自己对国家、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深忧虑。这种情感表达,既是对个人命运的感叹,也是对整个时代的深刻反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