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铁柱
淮川锁支祁,民免其鱼苦。
谁谓旌阳翁,功可配神禹。
小试青蛇锋,横绝长蛟膂。
聚彼数州铁,铸此千尺柱。
沉江压余妖,妥首敢掀舞。
波涛永息民按堵,只恐人间有周处。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淮河流域锁住水怪支祁,百姓从此免于溺水的痛苦。
谁能想到那个旌阳的白发老者,他的功德可以与治水的大禹相提并论。
轻松挥舞青蛇剑,一下斩断那纠缠的长蛟龙筋。
聚集几个州的铁匠,一起铸造这根千尺长的铁柱。
将它沉入长江压住残余的水怪,使它们再也不敢兴风作浪。
江水平静下来,百姓安居乐业,只是担心人间会有第二个周处出现。
去完善
释义
1. 淮川:淮水,即今天的淮河,位于中国中部地区。
2. 锁支祁:支祁是中国神话中的水怪,此处指用铁柱锁住支祁以镇压洪水。
3. 民免其鱼苦:比喻人民摆脱了遭受洪灾的苦难。
4. 谁谓旌阳翁:旌阳翁指的是许逊,东晋道士,传说他曾用剑斩杀水怪为民除害。
5. 功可配神禹:指许逊的功绩可以与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相比。
6. 小试青蛇锋:形容许逊轻松地解决了问题。
7. 横绝长蛟膂:描述许逊战胜了强大的敌人。
8. 聚彼数州铁,铸此千尺柱:指将多个地区的铁集中起来,铸造出一根巨大的铁柱。
9. 沉江压余妖,妥首敢掀舞:形容铁柱在江水中镇压住了其他妖怪,使其不敢再兴风作浪。
10. 波涛永息民按堵:意为人民因铁柱的作用而安居乐业。
11. 只恐人间有周处:周处是晋朝的一位勇士,他曾在长江中杀死了三条恶龙。此处担忧有人像周处一样成为新的祸患。
去完善
赏析
《赋铁柱》是一首描绘古代水利工程的诗歌,作者通过对铁柱的描述,展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于治理水患的智慧和勇气。诗人艾性夫借用了大禹治水、青蛇斗蛟等神话故事,以及周处除三害的历史传说,以此歌颂了水利英雄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全诗语言生动形象,寓意深刻,展示了诗人对于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家国情怀的担当。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赋铁柱》是南宋诗人艾性夫创作的一首题咏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古铁柱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历史的感慨。
首先,从创作时间来看,这首诗歌创作于南宋末年,即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这个时期正值南宋王朝的衰落阶段,中原地区的战乱不断,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其次,在这个时间段内,艾性夫的人生经历丰富。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吏,后因厌倦官场而辞官回乡。在回到家乡后,他游历四方,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在这个过程中,他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关注古物、古迹的保护和传承。在游览过程中,艾性夫发现了古铁柱这一珍贵文物,并为之动容,从而创作了这首《赋铁柱》。
此外,从时代背景来看,南宋末年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文人墨客们热衷于吟咏古迹、题咏名胜,以此抒发自己的情怀。同时,由于社会动荡不安,许多文人对历史产生了一种怀旧情绪,希望从古代文明中汲取精神力量。艾性夫作为这个时代的一位文人,也不例外地受到了这种风气的影响。在他的笔下,古铁柱成为了历史的象征,寄托了他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