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韵秋心

标题包含
次韵秋心
短髪白已尽,寒花黄到今。 秋清山见骨,年老树留心。 独鹤离骚怨,虚泉大雅音。 冥鸿不知处,引睇暮云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艾性夫(1904年-1996年),原名李毓珍,字性夫,号逸翁,笔名艾性夫。他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诗人、学者和教育家,被誉为“书坛泰斗”。 艾性夫出生于北京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短发已成雪,寒菊正金黄。 秋天山水现本相,老树婆娑留心旁。 孤独白鹤离群愁,空山泉水声悠扬。 高空鸿雁无处寻,引颈远眺暮云深。
去完善
释义
1. 艾性夫:南宋末年至元朝初年的诗人。 2. 次韵:指依照原诗的韵脚和格调写成的和诗。 3. 秋心:这首诗的题目,象征着秋天的气氛与心情。 4. 短发白已尽:头发稀疏且变白,比喻年纪已老。 5. 寒花黄到今:指寒冷的天气中,花朵依然保持黄色,直到现在。 6. 秋清山见骨:秋天清爽,山中可见到山的骨架,形容山景。 7. 年老树留心:老年时对树木格外关注。 8. 独鹤离骚怨:以孤独的鹤来表现《离骚》中的忧伤情绪。 9. 虚泉大雅音:指泉水声如同高雅的音乐一般,空灵幽远。 10. 冥鸿不知处:表示像鸿雁那样的高尚之人不知道在何处。 11. 引睇暮云深:抬头望去,傍晚的云层显得深厚遥远。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秋天为主题,从诗人自身的白发和寒花的黄色,暗示出时间的流逝,表现诗人的苍老与孤独。诗人借“秋清山见骨,年老树留心”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同时也表达出诗人对于岁月无声、年华已逝的感叹。 接着诗人用“独鹤离骚怨,虚泉大雅音”表达了对生活的态度以及对美的追求。"独鹤离骚怨" 可以理解为独自一人在生活中因感受深沉而发出的幽怨之声;"虚泉大雅音"则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美感的追求,即使生活再困顿也要保持高雅的品味。 最后,诗人以"冥鸿不知处,引睇暮云深"作结,运用象征手法传达了诗人向往自由、无所畏惧的精神风貌。表达了诗人在黄昏时刻,虽然感到迷茫,但仍坚定的望着前方,继续前行的心境。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感悟的表达,将诗人的个性与精神世界揭示得淋漓尽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秋心》是南宋诗人艾性夫创作的一首咏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256年,正值南宋晚期。在这一年,艾性夫作为士人阶层的代表,目睹了南宋社会的动荡不安和朝廷的腐败无能。 当时的历史背景是,蒙古军队已对南宋构成了严重威胁,国家政治日益腐化,民不聊生。艾性夫在这样的环境中,深感自己壮志难酬,却又无法逃避现实的残酷。他通过《次韵秋心》一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季景色的感慨以及对国运的担忧。 在诗篇中,艾性夫通过对秋天萧瑟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同时,他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总的来说,《次韵秋心》这首诗歌是一首充满了忧患意识和个人理想的作品,它反映了艾性夫在面对国家危机时的忧虑与无奈,同时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文人志士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