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水诗
顷别知何处,重来喜奈何。
望洋夸海谷,倒箧注天河。
变化龟文坼,沦漪鸭顶波。
白鸥没浩荡,清兴满吟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很快就要分别不知去何处,再相见时满心喜悦。
放眼望去如同海洋般的山川河谷,打开行囊如同灌注了天河的水流。
纹理仿佛变幻莫测的龟纹开裂,水面泛起涟漪如同一群野鸭游过。
白鹭在浩渺的大江中消失,江风吹拂,诗人的兴致涌上心头,忍不住吟咏起来。
去完善
释义
1. 顷别:短暂离别。
2. 知何处:不知在何处。
3. 喜奈何:高兴得无法控制情绪。
4. 望洋:海洋的广大景象。
5. 夸海谷:夸张地描述海谷的深度。
6. 倒箧:倾倒箱子里的东西。这里指倾泻天河之水。
7. 天河:银河。
8. 变化:变更,改变。
9. 龟文坼:指龟裂的地纹。
10. 沦漪:微波涟漪。
11. 鸭顶波:形容水面浮动的鸭子头顶的波纹。
12. 白鸥:白色的海鸥。
13. 没浩荡:淹没在浩渺的水中。
14. 清兴:清新脱俗的兴致。
15. 吟哦:吟咏诵读。
去完善
赏析
《问水诗》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诗人苏泂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情感表达,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诗中通过描述水的各种形态和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仰和对生活的热情。
首联“顷别知何处,重来喜奈何”,表达了诗人与水的离别之情以及对重逢的喜悦。这种情感的抒发,使得诗歌一开始就具有了强烈的情感色彩。
颔联“望洋夸海谷,倒箧注天河”,诗人以夸张的笔法描绘了大海的壮观景象,以及天上银河的美丽画面。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颈联“变化龟文坼,沦漪鸭顶波”,诗人通过对龟纹的变化和鸭背上的波纹进行细腻的描绘,表达了水在不同环境下的多样性和生命力。这一联诗句既富有哲理,又充满了生动的生活气息。
尾联“白鸥没浩荡,清兴满吟哦”,诗人以白鸥消失在浩渺的水域中的画面作为结尾,寓意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同时,诗人还表示,面对如此美丽的景色,他的诗意油然而生,满怀感慨地吟咏诗篇。
总之,《问水诗》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手法,使我们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感受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问水诗》是南宋诗人苏泂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年),此时的苏泂正任临安府学教授一职。在此之前,他因政治原因被贬谪至临安,但在庆元二年得到了平反。
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内部斗争激烈,尤其是新旧党争。苏泂曾是新党的支持者,但由于新党的失势,他也受到了牵连。在流放期间,他对现实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开始关注民生疾苦,并以诗歌为武器,批判时弊。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苏泂创作了《问水诗》。他以询问水源的比喻,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道路的思考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他以“欲往观源”表达出自己渴望寻找真理、解决现实问题的决心,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士人阶层对国家治理的关注和责任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