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王子元韵二首 其二
皮骨三年走道涂,移文良负北山居。
甘贫我固轻诸阮,勇退吾犹耻二疏。
好著短衣看射虎,休弹长剑为无鱼。
人生识字多忧患,饱睡从今莫读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古代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的翻译中,要注意保证原文的意义和意境得到充分的体现。请提供需要翻译的古文内容,我会为您直接生成对应的优雅现代白话文译文。
去完善
释义
1. "皮骨三年走道涂":这句是描写作者行路艰难的情景,"皮骨"是指人的皮肤和骨头,这里用来形象比喻经历的风霜困苦;"道涂"是道路的别称,此处指代作者的旅程。
2. "移文良负北山居":这句表达作者因为游历而未能在北方的家乡安居,感到有些辜负了家乡的感情。"移文"指的是古人的信件往来;"北山"则是张侃家乡的具体地点,可以理解为他的故居。
3. "甘贫我固轻诸阮":这句表达了作者宁愿贫穷也不愿意与那些奢侈浪费之人交往的态度。"甘贫"即甘愿贫困的生活;"诸阮"是对阮籍及其族人的称呼,这里代指那些奢侈浪费的人。
4. "勇退吾犹耻二疏":这句表示作者以汉代两位隐居高人疏广、疏受为榜样,认为辞去官职归隐是值得尊敬的行为。"勇退"即勇敢地辞官隐居;"二疏"指汉代隐居高人疏广、疏受两人,他们不愿为官污吏而选择归隐山林。
5. "好著短衣看射虎":这句形象描绘了作者渴望过上自由猎户生活的心情。"著短衣"意为自己穿起短衫,喻指放下文人的身份;"射虎"是古代猎人狩猎的场景,这里用来象征自由自在的乡野生活。
6. "休弹长剑为无鱼":这句意味着作者放弃了对世间名利追求的想法。"弹长剑"是古代剑客常用的动作,这里用作追求名利的象征;"无鱼"是《庄子·外物》中的一个典故,这里借用来说明作者已经看透世间名利,不再为之所动。
7. "人生识字多忧患":这句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认为读书识字的文人常常陷入忧愁之中。"识字"即懂得文字知识;"忧患"则指文人墨客容易产生的忧虑、烦恼等情绪。
8. "饱睡从今莫读书":这句是作者通过调侃的形式对自己的劝诫,希望今后能够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饱睡"是睡觉充足的意思;"莫读书"则是夸张的表达方式,实际上并非完全不读书,而是希望减少内心的忧虑和纷扰。
去完善
赏析
本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游历生涯的回顾和反思。首先描述了他在外奔波三年的经历,以及曾经向往北山的隐居生活。然而,作者在第二句中暗示了自己未能履行当初的承诺,背弃了那份初心。接下来的诗句则展示了作者的豪放气概,希望以勇敢的态度面对生活的挑战。他希望自己能像短衣射手那样勇猛无畏,也嘲笑那些只会用长剑弹奏的人,因为这些人并没有真正的实力去解决问题。最后,诗人感慨人生知识越多越难以无忧无虑地生活,所以他决定今后要吃饱睡足,不再过多地追求学问。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王子元韵二首 其二》为南宋诗人张侃所作。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13世纪之交的南宋时期,正值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耻”之后,金兵铁蹄踏破汴京(今开封),宋室南渡,家国飘摇之时。
在这段时间里,作为南宋的知识分子,张侃饱受战争离乱之苦,对国家的山河破碎和人民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他的诗歌创作具有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既表达了个人对国家时局的忧虑,又反映了南宋知识分子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风貌。
同时期,南宋社会政治腐败、军事失利、经济衰落等时代背景对张侃产生了深刻影响。在战乱频仍的南宋末期,文人墨客们纷纷投身抗金运动,以笔为戈,抒发壮志。张侃亦在其中,他以独特的笔触描绘了当时的社会风貌,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