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标题包含
日却山川冻出云,疏疏先自竹边闻。 玉龙不动身千亿,薝葡无香瘦十分。 彷佛夜堂余火力,凄凉茅屋有人群。 已知报答东皇日,汤餠银丝饭脍芹。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宝昙,俗姓李,字希古,号竹堂,南宋时期著名诗僧。他出生于浙江绍兴,年轻时出家为僧,后来游历四方,与当时的文人墨客多有交往。 释宝昙在文学、艺术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的诗歌作品以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太阳渐渐升上山川,疏落的竹林传来声响。 千万条玉龙般的冰雪尚未融化,香气四溢的薝葡花已凋谢得仅剩几分姿色。 仿佛是夜堂残留的热力,茅屋旁的人们感受到了一丝温暖。 感激上天的恩赐,我们回报以美食:热腾腾的汤饼和精心烹制的银丝饭脍芹。
去完善
释义
1. "日却山川冻出云":这句中的"日却"意为太阳渐渐落下。"山川冻出云"是指寒冷的天气使山川冰冻,形成了云。 2. "疏疏先自竹边闻":这句中的"疏疏"是形容声音稀疏。"先自"意为首先在。"竹边闻"则是指在竹林旁听到声音。 3. "玉龙不动身千亿":这句中的"玉龙"指的是雪,因为雪落在地上形成一条条白色的线,看起来像玉龙。"不动身千亿"则是形容积雪覆盖大地,数量众多。 4. "薝葡无香瘦十分":这句中的"薝葡"是一种草本植物,其叶子可以用来制作香料。"无香"指没有香气。"瘦十分"则是说由于天气寒冷,薝葡变得瘦弱。 5. "彷佛夜堂余火力":这句中的"彷佛"意为好像。"夜堂"是指夜晚的厅堂。"余火力"指剩余的火力,这里比喻夜晚室内还保留着白天的温暖。 6. "凄凉茅屋有人群":这句中的"凄凉"表示孤独冷清。"茅屋"是用茅草搭建的房子。"人群"是指很多人聚集在一起。 7. "已知报答东皇日":这句中的"已知"是指已经知道。"报答东皇日"是指感谢东方的皇帝给予的恩惠。 8. "汤饼银丝饭脍芹":这句中的"汤饼"是一种面食。"银丝"是指面条细长如银丝。"饭脍芹"是指将芹菜切碎与其他食材一起烹饪。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雪”为主题,描绘了一幅冬日雪景图。首联通过描写山川被冻出的云彩和稀疏的竹林声,展现出冬天的严寒景象。颔联用“玉龙”比喻白雪,以“薝葡无香瘦十分”形象地描述了白雪压枝、花朵凋谢的景象。颈联则通过对夜晚火力的回忆和茅屋人群的刻画,表现了人们对温暖的渴望和对生活的坚守。尾联则以“已报东皇日”收尾,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人文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雪》是南宋诗人释宝昙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歌作于南宋宁宗时期(1195-1224年),此时正值南宋中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较好。 释宝昙是一位对佛学和文学都有深入研究的僧人,他的一生经历了南宋初期政治动荡,晚年在绍兴地区的寺庙里过着清苦的生活。他的诗歌创作多抒发自己对社会现实的感慨和对佛教哲理的领悟。 这首《雪》描绘了雪花纷飞的美景,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如烟的感慨。在南宋宁宗时期,虽然国家局势相对平稳,但民间疾苦依然存在,诗人通过对雪花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思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