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第后夜中书事
夜睡常惊起,春光属野夫。新衔添一字,旧友逊前途。
喜过还疑梦,狂来不似儒。爱花持烛看,忆酒犯街沽。
天上名应定,人间盛更无。报恩丞相合,何啻杀微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夜晚时常被惊醒,春天的美好属于田野的农夫们。新的头衔多了一个字,旧的朋友已经被后来者超越了。
喜悦过后仍然怀疑这是一场梦,疯狂的时候不像个读书人。热爱花朵的人手持蜡烛欣赏,回忆美酒时在街头购买。
天上的名号应该是固定的,人间的繁华已经不复存在。报答恩情和上级的要求应该结合在一起,怎会不比击杀微小的生命更有意义呢?
去完善
释义
及第:科举考试及格或中榜。 及第后:指在科举考试中取得名次之后。
夜中:半夜。
书事:记录所经历的事情。
野夫:田野间的农夫;此处以“野夫”自称,表示谦虚。
新衔:指及第后得到的新的官职或头衔。
添一字:指在原来的官职上加上一个等级。
旧友逊前途:意思是以前的同事朋友现在都要在自己之下,他们已经退居到后面了。
喜过还疑梦:形容获得成功后感到惊喜,仿佛还在梦中。
狂来不似儒:即使有些狂妄,也不像读书人。
爱花持烛看:喜欢欣赏鲜花,甚至手持蜡烛去观看。
忆酒犯街沽:回忆着喝酒的乐趣,愿意冒着夜晚的规定去街头买酒。
天上名应定:指这次的成功肯定是天命所归。
人间盛更无:世上再也没有比这更大的喜事了。
报恩丞相合:报答皇恩的愿望很强烈,愿意和同僚们共同努力。
何啻杀微躯:意思是愿意用微薄的力量为朝廷尽力。
去完善
赏析
《及第后夜中书事》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科举及第者的心境变化。首联“夜睡常惊起,春光属野夫”描述了及第后的兴奋状态,夜间常常惊醒,享受着春光,却仍保持着乡野之人的朴实。颔联“新衔添一字,旧友逊前途”表现了功名和地位的提升,同时也意味着与昔日朋友的距离逐渐拉大。
颈联“喜过还疑梦,狂来不似儒”描绘了及第后的复杂心情,欣喜之余又感到不真实,甚至有时候显得狂放不羁,失去了文人的儒雅风度。这一联形象地展现了及第者在成功之后的内心矛盾。
尾联“天上名应定,人间盛更无。报恩丞相合,何啻杀微躯”表达了诗人立志报效国家、造福人民的决心,为了报答皇恩和自己的老师,他愿意付出一切努力。这一结尾深化了主题,使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及第后夜中书事》是唐代诗人姚合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年)。当时,科举制度逐渐完善,许多文人墨客通过科举考试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
姚合出身于世家望族,他在长安生活多年,亲眼目睹了朝政的腐败、世态的炎凉。在科举考试中,姚合历经磨难,终于在元和十年(815年)考中进士。然而,进入官场后的他并没有得到想象中的重用,反而备受排挤,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让他深感痛惜。
这首诗便是姚合在状元及第后的一个夜晚所写。在这首诗中,他以“杨柳路尽处,群蝉抱树枝”的描绘,表达了对世事如梦的感慨。同时,他也抒发了自己虽才华横溢却无处施展的无奈心情。这首诗既是对个人命运的感叹,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