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方南康席上观赣妓秀英作墨梅竹

标题包含
方南康席上观赣妓秀英作墨梅竹
南州佳人号秀英,窃弄毛颕亲儒生。 解衣傍若无我辈,疎梅矮竹真天成。 公主朝粧弄眉墨,误作铅华污宫额。 此君剑器藏锋铓,张颠幻出公孙娘。 我来忽见惊心目,张八何生魏何熟。 酒酣耳热且勿喧,为我慇懃写双幅。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曹彦约(1157年-1228年),字简甫,号昌谷,南康军都昌县(今江西九江市都昌县)人。南宋大臣、文学家,理学家程颐的外孙。 曹彦约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轻时就才华横溢,文采斐然。...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南方有位美丽女子名叫秀英,亲近读书人学习书画。 她仿佛忘记了我们的存在,在梅花和矮竹间展示她的天然才情。 她化妆时如同公主,美丽的眉毛仿佛是精心描绘的,然而却无意间沾染到了宫廷的匾额。 她的书法如宝剑深藏锋锐,又似公孙娘舞剑般幻化万千。 我看见这一幕非常惊讶,就像看见了张旭与怀素的相遇。 让我们先别喧闹,一起欣赏这美妙的画面吧。
去完善
释义
1. 南州:这里指江西省南部地区。 2. 佳人:意指美女。 3. 号:称号,名字。 4. 窃弄:私下学习。 5. 毛颕:毛笔。 6. 儒生:读书人,文人。 7. 解衣:脱掉衣服,这里指放下矜持。 8. 傍若无人:形容态度高傲,目中无人的样子。 9. 疎梅矮竹:指梅花和竹子。 10. 天成:天然生成,自然形成。 11. 公主:这里指歌妓秀英。 12. 朝粧:早晨的妆饰。 13. 弄眉墨:描绘眉毛的墨色。 14. 铅华:古代妇女搽脸的白粉。 15. 宫额:宫女的额头。 16. 此君:指竹子。 17. 剑器:指舞剑。 18. 藏锋铓:比喻掩盖才能。 19. 张颠:唐代书法家张旭。 20. 公孙娘:公孙大娘,唐朝著名的舞蹈家。 21. 张八:指张旭。 22. 何生魏何熟:此处疑为“何时魏魏熟”之误。 23. 慇懃:诚恳,热情。 24. 双幅:指两幅画。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诗歌中,作者以描绘女子诗画的艺术才华为主线,辅以精湛的修辞手法和奇特的想象,勾画出一幅生动的艺术画面。首先,诗人通过“南州佳人号秀英”的诗句引出了女主角——才女秀英。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她在作画时的情景:她手握毛笔,展现出亲近文人的气息,她画画时周围似乎没有别人的存在,只有疏落的梅花和矮小的竹子与她相伴,这样的画面充满了天然的韵味。之后的两句诗则用比喻的手法赞美她的画作,将她的画笔比作公主化妆的眉墨,画作上的梅花、竹子则如同化着浓妆的女子一般,自然地展现出美感。接下来的四句进一步渲染了画面的氛围,让人联想起那个时代的风雅之事,喝酒助兴、欣赏佳作,作者借用了汉代苏伯阿的美谈来赞美秀英的画作技艺。结尾两句中,诗人发出了赞叹,表示在醉酒耳热的欢乐时刻,不要吵闹,而要静下心来,欣赏这位女子创作的美丽画卷。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的深厚艺术修养和独特的人文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方南康席上观赣妓秀英作墨梅竹》是南宋诗人曹彦约于宁宗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在江西南康做官时所创作的一首题画诗。 在那个时期,诗人正身处南宋官场,面临着国家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的现实。作为一个有良知的官员,曹彦约既痛感国事衰微,又对民间艺人的才情寄予厚望。在这个背景下,他见证了赣妓秀英挥毫泼墨的精湛技艺,感慨之余,便写下这首描绘墨梅竹的画意,也寄寓其忧国忧民之情的诗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