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总卿路钤相麦观花修出郊故事
二月春光最恼人,不禁春恼更寻春。
关心秀入青青陇,适意红临滟滟津。
开阖雨晴天气巧,铺张桃李世情均。
病夫已作庐山梦,尚拥篮舆托后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二月的春光最让人烦恼,因为无法抗拒春天的魅力,所以不断寻找新的春光。
关心着那美丽的风景如画的小山丘,欣赏着那鲜艳如水的桃花。
天气变化莫测,时而下雨时而晴朗,好像在刻意展示春天的美;桃李的繁茂程度恰好,使得人们的心情也得到了平衡。
我已经沉浸在这美景中,就像梦游庐山一样,尽管身体虚弱,但仍然在乘着竹轿慢慢前行,享受这美好时光。
去完善
释义
1. 二月:农历二月份,春天的时候。
2. 春光:春天的风光景色。
3. 恼人:让人烦恼。
4. 不禁:无法忍受。
5. 春恼:春天的烦恼,这里指春天的美好让人烦恼。
6. 寻春:寻找春天的美景。
7. 关心:关注,挂念。
8. 秀入:秀丽地融入。
9. 青青陇:绿色的田埂。
10. 适意:满意,称心。
11. 红临:红色的靠近。
12. 滟滟津:波光粼粼的水边渡口。
13. 开阖:开合,这里指天气变化。
14. 天气巧:天气巧妙,这里指天气变化丰富。
15. 铺张:铺开,展现。
16. 桃李世情:桃李的世态人情。
17. 均:平均,平等。
18. 病夫:病人,作者自指。
19. 庐山梦:指隐居山林的愿望。
20. 蓝舆:竹制的轻便座位,供人出行时乘坐。
21. 托后尘:跟随在后边。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致和诗人心情的诗。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些忧虑和无奈。诗人以“陪总卿路钤相麦观花修出郊故事”为题,暗示了这首诗的背景和目的。
首联“二月春光最恼人,不禁春恼更寻春。”点明了诗的主题,即春天的到来让诗人感到困扰,但又无法抵挡春天的诱惑,不得不去寻找春天。这里的“恼人”并非指春天令人烦恼,而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欣喜和期待。
颔联“关心秀入青青陇,适意红临滟滟津。”描绘了春天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关注和对美好景色的欣赏。“青青陇”和“滟滟津”分别指田野和田间的小溪,诗人通过这两个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和美丽。
颈联“开阖雨晴天气巧,铺张桃李世情均。”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气候多变和人文景观。“开阖雨晴”是指春天的天气变化无常,而“铺张桃李世情均”则描绘了桃花盛开和李树结果的美好景象。这两句既表现了春天的自然美,又传达了人们共同分享美景的喜悦。
尾联“病夫已作庐山梦,尚拥篮舆托后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感慨和期待。“病夫”是诗人的自嘲,表示自己身体不好,无法像其他人那样尽情享受春天的美景。然而,他仍然渴望能够像陶渊明那样,远离世俗的烦恼,过上宁静的生活。这句诗充分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陪总卿路钤相麦观花修出郊故事》通过对春天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悦、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同时,也透露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陪总卿路钤相麦观花修出郊故事》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曹彦约所作。曹彦约生活在宋宁宗、宋理宗时期(1195年-1264年),这一时期正值南宋中期,社会相对安定,经济文化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诗人的作品以山水田园为主题,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曹彦约曾任工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晚年归隐田园。他在任期间,亲眼目睹了朝廷的腐败和民生的疾苦,这也促使他辞官回乡,致力于诗歌创作。在故乡,他与乡邻分享田园之乐,抒发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诗人通过对麦收时节田野风光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丰收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借助于“陪总卿路钤相麦观花”的典故,展现了当年郊野宴游的风俗,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国家太平盛世的期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