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姓输钱诗
大姓输钱欲赡军,州符县帖閙如云。
于今却羡钟山老,用尽经纶得二分。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现代白话文译文:大户人家输掉钱财想要支持军队,各级政府的命令如云。现在却羡慕钟山的老人家,用了所有的谋略也只能得到两成。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大姓:大户人家,这里指富豪家族。
2. 输钱:捐钱,出钱资助。
3. 赡军:供养军队。
4. 州符:古代地方行政单位颁发的公文。
5. 县帖:古代县级政府的公文书。
6. 閙如云:形容热闹纷繁的样子。
7. 于今:现在,如今。
8. 钟山老:指东晋时以陶渊明为代表的隐逸之士。
9. 用尽经纶:指花费全部精力和智慧。
10. 二分:指陶渊明在东晋末年时弃官归田,得到了自己向往的田园生活。
去完善
赏析
《大姓输钱诗》是一首描绘现实社会现象的讽刺诗。诗人以输钱和赡军为核心议题,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州符县帖闹如云形象地描绘了地方政权对于输钱问题的一团混乱,反映了统治者为了军费开支而对民众进行的压迫与剥削。最后,诗人通过对比钟山老人的事例,表达了对自己和社会现实的失望和批判。用尽经纶得二分既是对钟山老人智慧的赞美,又是对现实政治的辛辣讽刺。整首诗在揭示现实问题的同时,也展示了诗人深沉的思考和对百姓的同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大姓输钱诗》是南宋诗人李正民所作,创作时间为公元1140年左右。此时正值南宋初期,金国攻占北方大片领土,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战乱不断,民生凋敝,民众生活困苦。
李正民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接受儒家教育,志在功名。然而,金兵南下,中原沦陷,他的家乡被战火所毁,家族遭受重创。在此背景下,李正民被迫流亡江南,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他亲眼目睹了战乱给民众带来的深重灾难,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愤怒。
南宋初期的政治腐败严重,官员贪污成风,百姓生活雪上加霜。当时政府实行“经界法”,要求地方大户捐钱助国,但实际上却成为官员勒索的手段。李正民为此感到痛心疾首,于是创作了这首《大姓输钱诗》,以揭露时弊,表达自己对民生苦难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