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禅人五羊作丐写师真求赞
非幻非真,僧繇难写。
貌不惊人,权衡保社。
画虎作猫,指馿为马。
月彩分辉,风清大夏。
五羊城里旧知音,觌面相呈那辩也。
慇懃寄语莫狐疑,便是蒋山宁道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并非是幻觉也不是真实,像僧繇画的龙很难描绘清楚。
相貌并不令人惊艳,但在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画老虎却成了猫,指着馿却说成是马。
月亮的光芒照亮了四周,清风吹过大夏。
在五羊城的故地有旧日的知己,面对面地展示自己的才能。
真诚地告诉你不要疑虑,我就是蒋山宁道者。
去完善
释义
1. 五羊:广州的别名。
2. 僧繇:南朝齐、梁时画家张僧繇,以善画佛像著称。
3. 权衡保社:即主持佛教活动。
4. 画虎作猫,指馿为马:意指画作不类原物,此指画像与辩禅人形貌不符。
5. 月彩分辉:指月亮的光芒洒满大地。
6. 大夏:指佛教的清凉世界。
7. 觌面相呈:面对面地展示。
8. 蒋山:南京紫金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表达方式,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以“非幻非真”开篇,表达了世间万物的无常性和复杂性,让人难以捉摸。接着提到“僧繇难写”,指出即使是最杰出的画家也难以捕捉到这种境界。然后通过对“貌不惊人”的描绘,表达了禅师不拘一格、洒脱自然的形象。接下来诗人又以“画虎作猫,指馿为马”来表现禅师的智慧,他能够明察秋毫,看清事物的本质。最后通过“月彩分辉,风清大夏”的美景,展现了禅师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
整首诗既表达了作者对禅师的敬仰之情,又展示了其独特的个人风格。同时,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辩禅人五羊作丐写师真求赞》的作者是宋代的释道宁。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045年前后,此时正值北宋仁宗时期,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
在诗歌创作时期,释道宁作为一位著名的禅宗法师,他的生活经历丰富多样。他曾云游四方,学习佛教教义,最后在广州五羊一带修行,并在此地写下了这首诗歌。据传,他曾以行乞为生,为人画像,以表达自己的信仰和追求。
这一时期的广州五羊地区,经济发达,人文荟萃,禅宗思想在这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释道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诗歌表达了他对禅宗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的独到见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