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十二岁童儿
男儿十二有如此,不减当年人姓甘。
避寇春风更春雨,举家江北又江南。
藜羹脱粟依僧饭,断简残编近佛龛。
我亦从来识英物,夜深应与阿戎谈。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现代白话文译文:在十二岁的男孩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勇敢和毅力,他们丝毫不输当年甘宁的风采。为了躲避战乱,我们时而躲藏在春风中,时而隐匿于春雨里,带着全家人从江北逃到江南。日子虽然清苦,但我们依靠粗茶淡饭也能生活下去,身处的破败之地也临近佛像神龛。而我一直以来都善于识别英才贤士,夜深人静时,我想与这些孩子谈谈心。
去完善
释义
1. 释慧空:法号释慧空,一位僧人;
2. 人姓甘:指东汉名将甘宁;
3. 避寇:躲避战乱;
4. 藜羹:用野菜做的汤;
5. 脱粟:粗糙的米饭;
6. 断简残编:指残缺不全的书籍;
7. 阿戎:指聪明的小孩。
去完善
赏析
《送十二岁童儿》是一首描绘聪慧少年的诗作。诗人以男子十二岁的年龄为界限,表示这个年纪的孩子已经具有成年人的智慧和才能。“不减当年人姓甘”一句,通过对古人甘罗的类比,强调了这位少年的聪明才智。
诗人描述了少年在战乱中避难的经历,以及他全家在江南江北辗转流离的辛苦生活。尽管如此,这位少年仍然能够在艰苦的环境中展现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意志。这种坚韧的品质,使他在与僧人共享粗茶淡饭时,依然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
“藜羹脱粟依僧饭,断简残编近佛龛”两句,描绘了少年与僧人共度艰难岁月的情景。诗人通过描述少年的生活和心态,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自己发掘并珍视这位英才的喜悦之情。他认为自己一直善于识别杰出的人物,因此在这个深夜,他与这位少年畅谈未来,期待着他们共同创造一个辉煌的明天。这首诗通过对少年形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社会英才的重视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十二岁童儿》这首诗是宋代著名诗僧释慧空的作品。它创作于公元12世纪,即宋朝时期。
在释慧空生活的年代,社会经济、文化繁荣发展,佛教信仰在民间广泛流传。作为一位僧人,释慧空生活在寺庙之中,与佛法为伴。他是一位具有深厚佛学修养和文学才华的僧人,他的作品以佛理、禅意为主题,表达了其对生命、自然的思考。
在《送十二岁童儿》这首诗中,释慧空以深情的笔触描述了十二岁的童儿离别的场景。诗人通过对童儿离别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离别、无常的感慨。这首诗既反映了释慧空对人生的深刻洞察,也展现了其作为诗人的卓越才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