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道上望隔山桃花盛开
青山深处桃花红,应有幽人住此中。
又疑山深人迹绝,封泥弹核如芙蓉。
树成花开亦既实,实落山中还自植。
年年岁岁长芳株,人人错认神仙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深山之中的桃花盛开得如此艳丽,其中住着隐士们。
人们怀疑在这深山之中,几乎没有人烟,那些盖满尘土的果实如同荷花一样美丽。
树木开花结果,果实落下,又会再在山里种植。
年复一年的生长出芬芳的花朵,人们误以为这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清水道:指的是水流清澈的小河边的道路。
2. 隔山:距离山较远的意思。
3. 桃花:指桃树的花朵,这里的桃花是指盛开的桃花。
4. 青山:形容山色青翠的山岭。
5. 深处:此处指山的更深处。
6. 幽人:此处指隐士、高洁之士。
7. 应:推测的意思。
8. 疑:猜测的意思。
9. 人迹绝:无人烟的地方。
10. 封泥:此处指将泥土封闭起来。
11. 弹核:指果实成熟后掉落在地,外壳破裂。
12. 如芙蓉:形容花形优美,此处比喻桃花盛开的美景。
13. 树成:指桃树长成。
14. 花开:指桃花开放。
15. 既实:指桃子已经结果。
16. 实落:指桃子成熟后掉落在地。
17. 还自植:指桃子掉落后,桃树继续生长。
18. 年年:每年。
19. 岁岁:每一年。
20. 长芳株:指桃树茁壮成长。
21. 人人:每个人。
22. 错认:误认为是。
23. 神仙宅:此处指人们误以为这里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桃花盛开的景象的诗。诗人以青翠的山林为背景,着重描绘了桃花的艳丽与繁茂。他以“青山深处桃花红”开篇,用“应有幽人住此中”表达了山中有人家居住的猜测。诗人通过想象中的隐居者形象,赋予了桃花更丰富的内涵,使其成为了恬静、清幽的象征。
接着,诗人从另外一个角度审视桃花,他怀疑山中是否真的没有人迹,因为桃花的花瓣飘落就像是被封存的芙蓉花一样美丽。这里的“封泥弹核如芙蓉”既有描述桃花飘落的生动画面,也暗示着诗人对这些猜想并无确证。
诗人继续描绘桃花的生长过程:“树成花开亦既实,实落山中还自植。”这意味着桃树在开花结果之后,果实掉落在地上,第二年又会自己生长出来。这样的循环往复让诗人感叹不已,并引发了人们对神仙洞府的想象:“年年岁岁长芳株,人人错认神仙宅。”这象征着桃花的神秘和永恒,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清水道上望隔山桃花盛开》是南宋诗人赵蕃创作的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篇。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68年(宋孝宗乾道四年),赵蕃时年48岁。
赵蕃在南宋时期以文学、书法著称,与陆游、杨万里等人交好。他在晚年经历了靖康之耻后的动荡政局,感叹国家命运多舛,民族兴亡存亡的问题让他忧心忡忡。他在这首诗篇里借物抒情,通过赞美桃花盛开的景象寄托忧国忧民的情怀。
当时南宋偏安江南,北方国土丧失,国家局势相对稳定但民间疾苦颇多。赵蕃一生为官清正,对民生问题非常关注,他的许多诗篇都反映了这个时期的民众生活和社会现象。在此背景下,他创作的这首《清水道上望隔山桃花盛开》借春天蓬勃生长的桃花形象,寄寓了期盼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