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诗品·豪放
观花匪禁,吞吐大荒。
由道返气,处得以狂。
天风浪浪,海山苍苍。
真力弥满,万象在旁。
前招三辰,后引凤凰。
晓策六鳌,濯足扶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观花匪禁:观赏花卉不应受到限制。匪,非;禁,禁止。
吞吐大荒:吞吐,指气息吞吐之间;大荒,广阔无垠的荒野。
由道返气:由道,指遵循道德准则;返气,指恢复生气。
处得以狂:在得到自由的地方可以尽情施展。
天风浪浪:形容大风浪的景象。
海山苍苍:形容大海和青山的景象。
真力弥满:真正的力量充满了整个世界。
万象在旁:所有的景象都环绕在身边。
前招三辰:前方引导日、月、星三辰。
后引凤凰:后方引来凤凰。
晓策六鳌:早上驾驭六鳌而行。策,驾驭;六鳌,传说中负载五山的神兽。
濯足扶桑:在日出之地洗净双脚。扶桑,神话中太阳升起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二十四诗品·豪放》是唐代诗人司空图所创的诗歌评论类型之一。这首诗以“豪放”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在面对自然景象时那种奔放不羁、从容不迫的精神风貌。
首联“观花匪禁,吞吐大荒”表现了诗人豪放的气质,他观赏花朵时不受任何限制,能够在大自然的广阔无垠中自由地吐纳呼吸。这里“匪禁”和“大荒”都体现了诗人豪放的胸怀和气度。
颔联“由道返气,处得以狂”意味着诗人从自然的规律中领悟到生命的真谛,从而达到狂放不拘的境界。这里的“道”是指自然的法则,而“狂”则代表诗人的豪情壮志。
颈联“天风浪浪,海山苍苍”描绘了大自然中的壮丽景色,形象地展现出诗人豪放的情感。“天风”和“海浪”象征着诗人宽广的胸襟和磅礴的气势,而“海山苍苍”则表明诗人能够在苍茫的大自然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尾联“真力弥满,万象在旁”意为诗人凭借其强大的精神力量,足以包容世间万物。这里的“真力”指的是诗人坚定的信念和超凡的才情,而“万象在旁”则是形容诗人能够洞察一切,展现出了豪放的精神风貌。
整体来看,《二十四诗品·豪放》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示了诗人豪放的气质和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豪放的诗风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宽广的胸怀和卓越的艺术造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二十四诗品·豪放》是唐代诗人司空图所创作的诗歌评论。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840年至859年之间,正值晚唐时期。在这个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民众疾苦,文人墨客的心境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司空图在创作这首诗歌时,正处于他人生的低谷期。他在政治上并不得志,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此外,他的家庭也遭受了变故,母亲和妻子相继去世,使他陷入了极度悲痛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司空图开始关注诗歌的审美和艺术价值,希望能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与此同时,晚唐时期的社会风气也比较消极颓废,许多文人在面对现实困境时,选择逃避现实,沉溺于享乐。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司空图的豪放诗风显得尤为可贵。他以刚健豪放的笔调,抒发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社会的关切,展现了一个文人应有的担当和责任。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