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驾幸玉津园晚归进诗
五更犹自雨如麻,无限都人仰翠华。
翻手作云方怅望,举头见日共惊嗟。
天公的有施生妙,帝力堪同造物夸。
上苑春光无尽藏,何须羯鼓更催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现代白话文译文:在五更天时,外面仍然下着如麻的雨,无数的人都仰望着那翠色的华盖。诗人正满怀惆怅地仰望天空,期待乌云散去,没想到一抬头就看到了太阳,这让他惊讶不已。天上的神仙施展了奇妙的魔法,使得春天在皇家的花园中绽放出无尽的美丽,根本就不需要再敲击羯鼓来催促花儿开放。
去完善
释义
1. 五更:古代计时法指凌晨3点至5点,这里借指深夜。
2. 犹自:仍然,依然。
3. 雨如麻:形容春雨细密的样子。
4. 都人:都城中的居民,这里指临安城(今浙江杭州)的居民。
5. 翠华:皇帝仪仗中以翠鸟羽毛为饰的旗,代指皇帝的仪仗。
6. 翻手作云:形容天气变化无常。
7. 怅望:惆怅地看或想。
8. 举头见日:抬头看见太阳。
9. 惊嗟:惊讶赞叹。
10. 天公:对天的尊称。
11. 有施生妙:有情的天地施展出生生不息的神奇力量。
12. 帝力:皇帝的权威和力量。
13. 堪同:可以相比。
14. 造物:创造万物的大自然。
15. 造物夸:自然界神奇的景象。
16. 上苑:帝王园林。
17. 春光无尽藏:春天的景色美不胜收。
18. 何须:何必需要。
19. 羯鼓:源自中亚的一种打击乐器,用于催促花朵开放。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洪迈在一场春雨后的景象。他以五更时分细雨如麻的场景开头,表现了都城人们对皇帝出行的期待和敬仰之情。随着天气的骤变,诗人以云彩的翻腾、太阳的出现以及人们的惊叹为线索,揭示了自然界的神奇力量。接着,诗人表达了对天工巧夺的神圣赞美,强调了皇帝的权威如同天地间无穷的力量。最后,诗人以“上苑春光无尽藏”收尾,表达了玉津园的盎然春色已经足够美好,无需借助于鼓声来催促花开。全诗结构紧凑,意象生动,充满了对于自然与皇权的敬畏和赞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公元1194年秋,南宋著名诗人洪迈为庆贺皇帝出游玉津园而作此诗。此时正是南宋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皇帝也热衷于游宴。
在这一年里,洪迈正致力于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已经出版了多部作品并取得了广泛的认可。此时的他已是朝廷官员,受皇帝器重,时常伴驾出游。这次出游玉津园,洪迈亲眼目睹了皇家园林的美景,又深感皇帝的圣明,于是写下这首诗以表达他的喜悦之情和对皇帝的赞美。
在此时代背景下,诗歌成为文人士大夫们抒发情感、寄托理想的重要载体。洪迈作为一名文人官员,他以诗言志,通过描绘玉津园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国家的热爱和对皇帝的忠诚。这首《车驾幸玉津园晚归进诗》充分体现了当时南宋社会的政治氛围和文化特点。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