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
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
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
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
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梅子成熟了正好遇到春雨,春天里充满了无尽的生机。在幽深的夜晚,楚地的猿猴哀啼令人忧愁;拂晓时分,突然从梦中醒来。
海上的雾气连接了南边的天际,江河上的云层遮住了北方的渡口。那袭白衣如今已经破旧,不是因为京城中的尘土而变得如此。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梅雨:指我国南方地区初夏时期常见的连续阴雨天气现象,期间正值梅子成熟,因此称为“梅雨”。
2. 梅实:指梅子的果实,这里象征着梅子成熟的季节。
3. 苍茫:形容景象模糊不清,给人一种浩渺无边的感觉。
4. 楚猿:楚地的猿猴,这里代指远方的楚地。
5. 越鸡:越地的鸡,这里代指家乡。
6. 南极:指南方的尽头,这里泛指南方地区。
7. 北津:北方的渡口,这里泛指北方地区。
8. 素衣:本指白色的衣服,这里比喻诗人的洁身自好。
9. 帝京:指京城长安,这里代指朝廷。

去完善
赏析
《梅雨》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作品。诗人以梅雨为背景,抒发了忧愁、梦境与期望的复杂情感。
首联“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描绘了梅雨时节的景色。梅子在春雨中逐渐成熟,绿意盎然的春日景象透露出生命的活力。这里的“苍茫”一词,表现了大自然的广袤无垠和时间的流逝。
颔联“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通过楚猿和越鸡的形象,表达了诗人的忧愁与梦想。夜晚的哀鸣,象征着诗人的深沉忧思;而清晨的梦醒,暗示着诗人无法回避的现实。
颈联“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描述了海雾弥漫的场景。连绵不绝的海雾,仿佛连接着遥远的南极;阴暗的江云,笼罩着北方的渡口。这里展现了大自然的壮观,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沉重。
尾联“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表达出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尽管身处困境,但诗人依然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不为世俗所染。
全诗以梅雨为背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忧思与期盼。在遣词造句上,运用了许多象征手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梅雨》是唐代著名诗人柳宗元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817年,正值唐朝晚期。在这个时期,唐帝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逐渐衰败,皇权式微,藩镇割据严重,民间疾苦重重。柳宗元身处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因参与永贞革新失败而被贬为永州司马,从此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流放生活。在此期间,他经历了从朝廷重臣到民间小吏的巨变,深切体会到了世态炎凉和人间冷暖,这也成为他创作的灵感源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