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普请道友搬瓦

标题包含
普请道友搬瓦
当时驴觑井,如今井觑驴。 酒醒溪边思往昔,至今方觉彼区区。 空花解弄□儿路,蝶引痴蜂入网蛛。 谁是那头能警叱,回光返照越贤愚。 云盖瓦铺须子细,笔端有□显文殊。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印肃,俗名李通玄,字印肃,唐朝时期著名的高僧。他出生于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卒于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享年133岁。 释印肃少年时曾攻读儒学,后出家为僧,游历四方,参禅悟道。他在长安...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昔日我是驴看井,今日井来看我驴。 醉酒后在溪边回想过去,到现在才觉得那时太渺小。 空中花解开小孩的路,蝴蝶引导痴情的蜜蜂进入蜘蛛网。 谁能发现其中的问题并警告我们,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愚蠢和聪明。 云彩覆盖下的瓦片需要仔细观察,笔尖下有智慧的显现。
去完善
释义
《普请道友搬瓦》是宋僧释印肃的一首禅诗。下面是该诗中词语的注释: 1. 驴觑井:以“驴觑井”隐喻执迷不悟的修行者对佛教教义的误解。 2. 区区:指微不足道的世俗事物。 3. 空花:比喻虚无的事物,这里代指虚幻的世界。 4. □儿路:指尘世之路。 5. 蝶引痴蜂入网蛛:描述生死轮回的过程。蝴蝶吸引痴迷的蜜蜂进入蜘蛛网,比喻众生被诱入轮回苦海。 6. 警叱:指出警觉,唤醒沉迷。 7. 回光返照:通过内省反观自身。 8. 越贤愚:超越善恶、智愚的境界。 9. 云盖瓦铺:用云彩覆盖屋顶,表示身处幽静之地。 10. 子细:即仔细,认真。 11. 文殊:文殊菩萨,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象征智慧和慈悲。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普请道友搬瓦》诗,是宋代诗人释印肃所写的一首哲理诗。通过描绘事物间的相互关系,表达出作者对人生、宇宙的思考。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当时驴觑井,如今井觑驴”,以形象的比喻说明世事的无常和变迁。“驴觑井”意味着那时事物的位置,而“井觑驴”则象征现在的情况已经发生改变。这是对于生命、时间和空间相对性的生动描绘,体现了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在不断变化中。 颔联“酒醒溪边思往昔,至今方觉彼区区”,借酒后的反思追忆过往,凸显了人生的短暂与倏忽。“区区”表示微不足道的意思,进一步强调时光流逝无法挽回的事实。提醒我们把握住每一个当下,珍惜眼前的生活。 颈联“空花解弄□儿路,蝶引痴蜂入网蛛”,暗示了虚幻与真实之间纠缠不清的关系。虚幻的事物往往让人沉迷其中,就像蝴蝶引领痴蜂走向危险一样。这两句象征着现实生活中的诱惑和陷阱,引人深思。 尾联“谁是那头能警叱,回光返照越贤愚”,表达了寻求人生真谛的渴望。在现实中谁能唤醒人们,让他们看清事物的真相?“回光返照”意指反省过去,“越贤愚”则是跳出世俗的眼光审视自己。在这两句中,诗人鼓励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 整体来看,这首诗从生活现象出发,深入探讨人生哲理,不仅揭示出世界的复杂性,还教导我们要把握当下,学会观察与思考。这正是诗词艺术的独特魅力所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普请道友搬瓦》是北宋时期著名诗人、禅僧释印肃所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描绘了禅宗寺庙中的劳作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劳动的赞美和对道友们的深厚感情。 首先,我们要了解释印肃的生活时代背景。北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文化艺术发展迅速,佛教在社会上有着广泛的影响。释印肃作为一位禅宗僧人,他的一生都在寺庙中度过的,参与劳作是他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其次,我们要了解释印肃的个人经历。释印肃在禅宗修行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他在寺庙中的地位较高,但他仍然保持着谦虚的态度,积极参与到劳动中去。这种精神体现在他的诗作中,使作品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哲理内涵。 最后,我们要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普请道友搬瓦》这首诗是在一次寺庙劳作之后创作的。当时,释印肃与其他道友们一起搬运砖瓦,他们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了任务。在这个过程中,释印肃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和团队的力量,因此写下了这首充满激情的诗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