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秋浦歌十七首

标题包含
秋浦歌十七首
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 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 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 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 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 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 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 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 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逻人横鸟道,江祖出鱼梁。 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 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桃波一步地,了了语声闻。 黯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朝时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他出生于一个富商家庭,少年时曾游历全国各地,广泛接触社会生活,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生活...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黯然与山中的僧人告别,低下头向飘浮的白云致敬。
去完善
释义
白鹇:一种珍贵的鸟类;罝:捕捉鸟兽的网
去完善
赏析
《秋浦歌十七首》是一组描绘秋浦山水风光及抒发诗人内心情感的作品。整体来看,这些诗篇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怀紧密结合。 在描写手法上,李白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视角,把秋浦的山水、动物以及人物活动刻画得栩栩如生。例如,“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形象地展现了白猿活泼灵动的姿态;“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则生动再现了冶炼场景的热烈氛围。 情感表达方面,诗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无论是“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的羁旅之思,还是“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人生感叹,都透露出作者深沉的忧郁和无奈。同时,他也通过对家乡长安的思念(“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 结构布局上,各首诗既独立成章又相互关联,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从开始的秋浦秋意引发愁绪,到中间穿插各种具象描写,再到最后以送别山僧结束全篇,层次分明且过渡自然。 总之,《秋浦歌十七首》不仅展示了李白卓越的艺术才华,更体现了他深厚的情感底蕴和高尚的精神追求。它是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珍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年间,李白因受权贵谗毁,被排挤出长安。在漫游江南期间,他来到秋浦(今安徽贵池),创作了这组著名的《秋浦歌》。彼时诗人已过不惑之年,政治抱负难以施展,内心充满忧愁苦闷。秋浦的山水虽美,却更添诗人心中惆怅,遂以十七首组诗抒发胸臆,既描绘了秋浦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象,又寄托了深沉的人生感慨。 这一组诗展现了李白从壮志未酬到归隐山林的心路历程,既有对理想破灭的哀叹,也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有对人生哲理的思索。其中“白发三千丈”等名句,更是将个人愁绪推向极致,成为千古绝唱。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