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谈氏濯缨亭
茶陵水似沧浪清,我行征骖登小亭。
孔圣去矣不可见,野人有歌谁复听。
孟子能推孔圣心,寥寥斯意有谁寻。
中原可惜无人问,此日聊为梁父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茶陵县的水如同清澈的沧浪江,我骑马来到这个小亭子。
孔子已逝无法见到,乡野百姓的歌又有谁会去倾听呢?
孟子能够理解孔子的思想,这样的深意又有谁能领悟到呢?
中原的遗憾没人关注,今天我在此唱起《梁父吟》。
去完善
释义
1. 茶陵:位于湖南省东部。这里借指诗人所在地附近的一个地方。
2. 沧浪:河名,亦作“湘浪”。在今中国湖南省。此处以“沧浪”喻指清澈的河水。
3. 征骖:远行的马匹。此处代指诗人的出行。
4. 小亭:指谈氏濯缨亭。
5. 孔圣:对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的尊称,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6. 野人:乡野之人,农夫。这里指民间百姓。
7. 孟子:孟轲(公元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鲁国人,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8. 中原:指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这里是中国的中心地带,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9. 梁父吟:古乐府曲名。
去完善
赏析
本诗借咏“谈氏濯缨亭”为题,抒发了诗人怀念孔子、哀怜中原的深沉情感。首联点明地点与背景,茶陵清水畔的小亭上,诗人登高远望;颔联感慨圣贤已逝,唯有野人的歌声飘荡在风中;颈联则赞美孟子的智慧,能够领悟孔子之心;尾联痛惜无人关心中原大地,只能借咏《梁父吟》来寄寓悲凉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谈氏濯缨亭》是南宋诗人胡宏于庆元年间(1195-1197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时正是南宋中期,政权稳固、经济文化繁荣,但政治斗争依然激烈。
在庆元时期,胡宏因遭权臣赵汝愚排斥而被罢官,闲居湖南老家。在这段相对宁静的时光里,他寓情于景,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这首《题谈氏濯缨亭》即在此时诞生,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诗中的“濯缨亭”位于湖南郴州附近,是一个远离尘嚣、风景优美的所在。胡宏通过描绘这个地方的美景,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他还以“濯缨”为喻,表达了自己虽身处逆境,却依然保持高洁品质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