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一日紫宸候对时属禁直穿内而行因书六韵
朱夏五更后,步廊三里馀。有人从翰苑,穿入内中书。
漏响飘银箭,灯光照玉除。禁扉犹锁钥,宫妓已妆梳。
紫府游应似,钧天梦不如。尘埃九重外,谁信在清虚。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夏季凌晨五点之后,漫步在三里的走廊里。有人从翰林院穿过,进入内部的中书房。
时间滴答作响如同银箭一般消逝,灯光照耀着玉一般的桌子。宫殿的门仍然紧锁,宫女们已经梳洗完毕。
生活在这样的仙境之中,梦境也逊色不少。远离繁华的九重宫门,谁能相信这般的清静呢?

去完善
释义
1. 紫宸:古代皇帝接见群臣、商议政事的地方,也借指宫廷。
2. 五月一日:农历五月初一。
3. 朱夏:夏季的别称。
4. 步廊:走廊。
5. 三里馀:约等于一华里半。
6. 翰苑:翰林院,这里指朝中大臣。
7. 穿入内中书:穿过内廷到中书省。
8. 漏响:古代计时器滴漏的声音。
9. 银箭:古代计时的银刻漏,也称箭漏。
10. 玉除:宫殿前的石阶。
11. 禁扉:宫门。
12. 锁钥:比喻要害之地。
13. 宫妓:皇宫中的歌舞艺人。
14. 妆梳:梳妆打扮。
15. 紫府:道家传说中的神仙居所,这里借指宫廷。
16. 钧天:天空中央,这里借指朝廷。
17. 清虚:清净虚无,形容超脱尘世的心境。
18. 九重:指天上的极高处,这里借指皇帝的住处。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为翰林院成员,于五月初一朱夏之时,在禁闭的夜晚走过宫廷走廊的场景。他感受着银箭般的滴漏声和玉砌似的灯光,看着宫门紧闭,宫女们正忙着打扮自己。诗人在此环境中仿佛游走在仙境之中,尽管身处于尘世的九重之外,但他相信自己在追求清虚之境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唐僖宗中和四年(公元884年)的五月一日。此时正处于唐朝末年,黄巢之乱期间,社会动荡,民生疾苦。在这特殊的时期,诗人郑畋担任着礼部尚书的职务,这天他身穿朝服,在皇宫中等待上朝。郑畋作为朝廷重臣,深知国家局势严峻,渴望能为国家做出贡献。然而,由于当时政治腐败,宦官当权,皇帝沉湎声色,难以有所作为。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郑畋深感无力,只能将自己的忧虑和感慨寄托于诗歌之中。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皇宫中的景象,同时也表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朝廷的不满。通过对“紫宸”、“禁直穿内”等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心情。尽管身处高位,但他仍然关心民间疾苦,希望能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