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早晨刚一上奏疏,立刻就被贬到路途遥远的潮州.
一心想替皇上除害,哪能顾及自身衰老,可惜流年!
望不见家乡就在横亘的秦岭后面,雪地难行,连马儿也不肯向前.
知道你远道而来必定有所图,那么请将我的尸骨在瘴气弥漫的湘江边上掩埋吧.

去完善
释义
1. 左迁:贬官,降职。
2. 蓝关:唐代岭南山道名,即今商洛市南的蓝关古道。
3. 九重天:这里指皇帝居住的皇宫。
4. 潮州:唐郡名,治所在潮阳县(今广东潮州市)。
5. 秦岭:横亘于陕西省中部,是我国南北的重要地理分界线。
6. 家何在:家中情况怎样。
7. 雪拥蓝关:大雪封住了蓝关,无法前行。
8. 马不前:马不肯向前走。
9. 瘴江:瘴气严重的江边,这里是指贬谪之地潮州。

去完善
赏析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通过对自身遭遇的描述,表达了诗人立志为国家除弊事的决心和勇气。首联写诗人因上疏直谏触怒皇帝而被贬谪到潮州,路途遥远;颔联强调诗人虽年老体衰,但为了国家的利益仍愿意挺身而出;颈联通过描绘秦岭之云、蓝关之雪的景象,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的孤独与迷茫;尾联则寄语侄子,希望他在瘴气弥漫的边远地区为自己收尸。全诗情感真挚,抒发了诗人为国尽忠的高尚品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唐朝著名文学家韩愈在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被贬为潮州刺史时创作的。这个时期,韩愈因为直言极谏触怒了当权者,被降职到偏远的潮州。在这期间,他的人生充满了坎坷,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和打击。然而,在这段艰难的时光里,韩愈并未沉沦,反而以坚韧的意志和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现实,并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在这个特殊时期,唐代的社会政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宦官专权,朝政腐败,政治斗争激烈;另一方面,各地藩镇割据,战乱频繁,民生疾苦。在这种背景下,韩愈身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忧国忧民,始终关注着国家的前途命运。他用文字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和感慨,希望以自己的声音唤醒民众,唤起社会的关注和改革。
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中,韩愈抒发了自己被贬谪的痛苦,以及对家族、国家和人民的深深担忧。这首诗既展现了韩愈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质,也反映了他对时代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期许。虽然历经沧桑,但他依然坚守道义,勇敢担当,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伟大人物。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