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怀古
登临一度一伤神,功业蹉跎万物新。
飞鸟远归云外岭,赏花频对眼前人。
茸茸雨脚南郊暮,种种茅针太极春。
鼓掌祇供渔父笑,朅来生水拍江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登高望远令人伤感,时光荏苒万物更新。
飞鸟远逝回归远方的山岭,频频欣赏眼前的花朵和友人。
细雨绵绵滋润南郊暮色,茅草嫩芽点缀着春天的气息。
拍手只为引起渔父的注意,行至此地共赏江水拍打岸边的景象。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登临:登山临水,此处指游览、观光。
2. 蹉跎:时间白白过去,光阴虚度。
3. 茸茸雨脚:形容细雨连绵不断的样子。
4. 茅针:茅草的嫩芽,古人常采其作为野菜食用。
5. 太极春:春天的美好景象,寓意万物生机盎然。
6. 拍手:击掌,表示欢乐或赞许的心情。
7. 祇:仅仅,只。
8. 渔父:渔人,这里指江边垂钓的人。
9. 朅来:去来,来到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春游怀古》是南宋诗人薛季宣的一首描绘春天景色和感伤往事的诗。全诗通过登高、观景、赏花等细节,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功业未成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首联“登临一度一伤神,功业蹉跎万物新”,描述了诗人每次登高远眺时都会因为时光的流逝和自己的功业无成而感到忧伤。这里用“蹉跎”来形容功业的无成,体现出诗人对自己事业的失望和无奈。而“万物新”则表现出大自然在新春的复苏,与诗人内心的伤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颔联“飞鸟远归云外岭,赏花频对眼前人”,继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诗人将“飞鸟远归”与“赏花频对”相对照,既表达了春光易逝的哀愁,又表现了人们沉醉于眼前的美景之中,对未来充满期待的心情。
颈联“茸茸雨脚南郊暮,种种茅针太极春”,通过对细雨中的郊野景象进行细腻的描绘,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这两句诗展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同时也呼应了诗人对时光流转、万物更新的感慨。
尾联“鼓掌祇供渔父笑,朅来生水拍江漘”,以渔民的生活场景作为结尾,使得整首诗的主题更加明确。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在岁月的长河中,虽有失落但也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勇往直前。
总的来说,《春游怀古》这首诗歌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画面描绘,展现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同时也不乏对自己过去的反思和对时光流逝的哀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游怀古》是南宋诗人薛季宣的一首咏史抒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94年,即南宋光宗绍熙五年。这一时期,南宋王朝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之中,北方领土被金国侵占,朝廷内部党派纷争激烈,民生疾苦日益严重。
薛季宣生活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他的家庭世代为官,本人亦曾在地方任职。他亲眼目睹了社会矛盾的激化和人民生活的困苦,对国家前途感到忧虑。在诗歌创作上,薛季宣受到杜甫、陆游等前辈诗人的影响,主张以诗歌反映现实,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在《春游怀古》一诗中,薛季宣通过对汉代盛世的怀念,表达了对国家现状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许。他以春日游览为引子,回顾了汉代的繁荣景象,并由此联想到当时社会的繁荣与和谐。随后,诗人通过对比汉与宋的社会状况,指出南宋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均已远逊于汉代。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国家治理的期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