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张方伯画马
长安陌上柳亸地,十二年间散群骥。兰筋凤臆若游龙,龙种生来尽神异。良工写意非写形,生绡半幅坠房精。韦韩之妙不复作,眼前画者谁得名。个中憔悴老无力,饲秣犹为人爱惜。其他騕袅与骅骝,皂圉分明动鞭策。傍观一马殊不然,霜蹄腾踏嘶向前。汗血须骖六龙驭,安得奚奴浪著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长安城外的柳树枝头低垂,十二年的光阴已散失了众多英雄豪杰。矫健的身姿如同龙凤般穿梭于人群之中,龙的传人天生就拥有神秘的力量。优秀的画师们着力表现事物的神韵而非外形,他们仅用生绢的一半便创作出栩栩如生的画面。韦氏和韩愈的技艺已经无法复制,现在谁是绘画界的翘楚呢?画中有一匹憔悴的老马,虽然年老但依然受到人的喜爱。其他的千里马与宝马则分明要展示出他们的气度,有节奏的摆动尾巴等待鞭策。在一旁的观看的一匹马与众不同,它的铁蹄踏着冰雪发出嘶鸣声。这样的宝马需要驾驭六龙的勇士来骑乘,怎么可以让那些随意挥鞭的仆役去驯养呢?
去完善
释义
1. 长安:唐朝的首都,今陕西西安。
2. 柳亸地:柳树在路旁低垂在地。
3. 十二年间:指唐玄宗在位时期(712-756年)。
4. 散群骥:散养的马匹。
5. 兰筋凤臆:马匹雄健的骨骼和健壮的身体。
6. 若游龙:如同游动的龙一样,形容马的矫健灵活。
7. 龙种:皇帝的坐骑,这里指骏马。
8. 神异:神奇而特别。
9. 良工:优秀的画家。
10. 写意:通过笔墨表现事物的意境。
11. 非写形:强调以意为主,不拘泥于形似。
12. 生绡:未漂煮过的丝织品,用于绘画。
13. 坠房精:指画家的精湛技艺。
14. 韦韩:韦偃和韩干,唐朝著名的画家,擅长画马。
15. 个中:这之中。
16. 老无力:年纪大且体力衰弱。
17. 饲秣:饲养马匹。
18. 皂圉:马厩。
19. 鞭策:驾驭马匹的工具,木制或竹制。
20. 傍观:在一旁观看。
21. 霜蹄:马蹄坚硬如霜,形容马匹的矫健。
22. 腾踏:纵马奔腾。
23. 嘶向前:马匹嘶鸣着向前奔去。
24. 汗血:古代中亚地区的一种宝马,汗出如血。
25. 须骖:必须驾御。
26. 六龙驭:皇帝的车驾由六匹马拉动。
27. 安得:怎么能。
28. 奚奴:驯马者,这里指画中的马夫。
29. 浪著鞭:随意挥舞马鞭,表示对马的驯服。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画中骏马的诗。诗人通过细致观察,以生动、形象的词语为读者呈现了一幅栩栩如生的骏马图。诗人在描述马匹时,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使马的形象更加鲜活。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比不同马匹的表现,突出了画作的高超技艺。整首诗充满了激情和想象,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壮丽的画卷之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明崇祯年间,时局动荡,战乱不断。在这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陈炜这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应运而生。他怀抱治国平天下的壮志,却命运多舛,屡遭挫折。然而在艰难困苦之中,他却始终坚守着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正是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使得他在山河破碎的悲凉中挥洒出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诗篇,其中就包括这首《题张方伯画马》。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正值明朝末年,国家内忧外患,民生疾苦。在这样充满压抑的社会氛围下,陈炜通过与张方伯的画马作品进行对话,表达了对忠诚良马的期许以及希望国家能够得到忠臣良将的辅佐,实现国泰民安的愿望。通过咏马之才,寄托自己对国家治理的理想,传达出对于历史变迁和人民苦难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