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木图
我生叹薄祜,双亲溘朝露。宦途将得禄,泉台总归路。悲风何萧萧,夜撼庭前树。有耳不忍听,有怀变凄楚。蓼莪废哀吟,彩衣为谁舞。寸草心难忘,作图表深素。哀哉皋鱼泪,空洒泉下土。惟有扬芳声,可代终天慕。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很感叹自己的命运多舛,父母在我年幼时就离我而去。我本想通过做官来赚取俸禄,但是我知道生死都是人生必经之路。悲伤的风为什么吹得如此猛烈,夜晚时分在庭院前的树上回响。这样的声音实在是不忍听下去,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凄凉。原本应该用来悼念父母的《蓼莪》诗篇被废弃了,彩色衣服也不知道为谁而舞动。尽管做子女的无法忘记父母的恩情,也只能用绘画的方式深深表达对他们的思念之情。悲哀的是,我的眼泪只能白白洒在地下,无法抚慰我对父母的怀念之情。只有名声能够代代相传,代替我对父母的永恒敬仰和哀思。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风木图:指描述风中的树木的画作或诗题。
2. 陈炜:唐朝诗人。
3. 薄祜:命运不好,福分少。
4. 双亲:父母。
5. 溘:突然死去。
6. 朝露:早晨的露水,比喻生命短暂。
7. 宦途:做官的道路,这里指当官。
8. 禄:俸禄,官员的薪水。
9. 泉台:墓穴,阴间。
10. 萧萧:形容风声。
11. 夜撼:晚上被吹动。
12. 有耳不忍听:听到让人难受的声音。
13. 蓼莪废哀吟:无法再唱《蓼莪》这样的哀歌。
14. 彩衣:彩色的衣服,比喻孝子服。
15. 为谁舞:不知道为谁穿孝服。
16. 寸草心:小草的心意,表示孝心。
17. 深素:深厚的孝道。
18. 哀哉:悲伤啊。
19. 皋鱼泪:皋鱼的眼泪,典出古时候皋鱼哭母的故事。
20. 空洒:白白地挥洒。
21. 扬芳声:传播美好的名声。
22. 可代:可以代替。
23. 终天慕:永远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赏析
《风木图》是陈炜悼念早逝父母的作品,诗人在遭遇父母相继离世的重创后,深感生命无常和孝道的宝贵。诗人通过描述悲风萧瑟的情景、自己内心的悲痛以及对父母的深切怀念,表达了阴阳相隔无法尽孝的遗憾。“蓼莪废哀吟,彩衣为谁舞”表示失去了尽孝的机会,甚至连表达哀思的方式也变得无助。然而,尽管悲伤之情难以言表,但亲情之深难于忘怀,所以诗人借《风木图》寄托哀思,用这看似简单的图画传达对父母的无尽思念。这种真挚的情感令读者感受到深深的震撼,也为这首诗增添了浓厚的悲剧色彩。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风木图》是唐代诗人陈炜的一首五言古诗,创作于唐贞元年间(785-805年)。陈炜在唐朝中期是一位颇有成就的文人,他的诗歌作品以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然而,他的作品并未在当时得到广泛的认可,直到后来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陈炜生活在唐朝中期的复杂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唐朝经历了安史之乱、藩镇割据等重大社会政治事件,国家政治局势动荡不安。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文人,陈炜目睹了国家的衰败和社会的混乱,因此在他的诗歌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风木图》是一首描绘自然景物的诗,但其中也隐含着作者的哀愁和感慨。诗中的“风木”是指风吹过树木的景象,作者通过描绘这一景象,表达了其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这首诗也反映出陈炜作为一个文人在当时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以及他对个人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