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义叟秋香二首词情悽惋使人感叹义叟新有闺房之戚因戏续其韵且知予感念故人不忘之意 其二
冷艳孤芳孰与俦,此花飘尽更非秋。岭头赖有寒梅在,接续幽香入品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冷艳而孤高的花儿谁与争锋?当这朵花凋谢时,秋天便已不再。好在山岭上还有傲霜斗雪的梅花,延续着高雅的香气,继续着品流的高贵。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览义叟秋香二首词:这是诗人李光阅读义叟所作的两首描述秋香的词篇后的感想。
2. 义叟新有闺房之戚:闺房指女子居所,这里指义叟的家室可能有不幸之事发生。
3. 戏续其韵:这里指的是诗人尝试模仿义叟的韵律风格来创作诗词。
4. 冷艳孤芳:形容美丽而高洁的花卉。
5. 孰与俦:意为没有可以与之相比的事物。
6. 此花飘尽更非秋:这句说即使花朵凋谢,仍然不是秋天的到来。
7. 岭头赖有寒梅在:岭头,山岭之间;赖有,幸亏有;寒梅,冬天的梅花。
8. 接续幽香入品流:接续,继续;幽香,淡雅的香气;品流,品类,等级。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诗中,诗人李光以“冷艳孤芳”形容秋香之美,表现出其独特而高洁的品质。接着提到“此花飘尽更非秋”,意味着即使百花凋零,秋香依然芬芳,凸显了秋香的坚韧和生命力。最后通过“岭头赖有寒梅在,接续幽香入品流”,表达了尽管秋香凋谢,但寒梅仍能接续其香,使品流得以延续的意境。整首诗借物抒情,寓情于景,通过描绘秋香、寒梅等形象,传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品格高洁以及生命延续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本诗《览义叟秋香二首词情悽惋使人感叹义叟新有闺房之戚因戏续其韵且知予感念故人不忘之意 其二》是南宋诗人李光于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所作。此时,正值宋金和战之际,李光出任左司郎中、权礼部侍郎等要职。然而世事难料,面对时局动荡,他忧国忧民之心愈发深切。
这时期的李光,虽身居高位,但内心却备受家国之痛的折磨。当时南宋朝廷偏安江南,金人时常南侵,江山破碎,民生疾苦。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作为一介文人,李光无法像武将以刀枪保家卫国,只好用笔墨抒发情怀。正是这种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儒士风范,成就了李光的诗歌创作。
在诗歌中,李光对义叟的同情和理解,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关注。他以义叟的词情为引子,抒发了自己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感慨。其中,"闺房之戚"更是暗示了诗人对家国的忧虑。由此可见,这首诗歌不仅是诗人对个人遭遇的嗟叹,更是对家国之痛的深深呼唤。
去完善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