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用韵送印老
抖擞孤怀十日谈,不将幽愤托巫咸。
别来断雁虚秋信,梦破惊猿忆晓岩。
脱叶趁风声互答,归鸦赴日影相衔。
临分半偈无多惜,浊骨凭师为点凡。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振作孤独的情感进行十日对话,不把内心的忧虑寄托给天上的神仙。离别以来大雁的失群像是秋天的消息,从梦境中惊醒的山猿让人想起清晨的岩谷。树叶随风飘落的声音相互回应,乌鸦迎着太阳的影子在空中飞翔。在分离的时候,我留给你一段箴言并无过多的可惜,我这平庸的灵魂需要靠你的智慧来指明方向。
去完善
释义
1. 抖擞:振奋精神,摆脱萎靡不振的状态。
2. 孤怀:孤独的情怀。
3. 十日谈:这里指频繁地交谈。
4. 不将幽愤托巫咸:不要将内心的怨气寄托给巫咸占卜。
5. 断雁:失群的雁。
6. 虚:浪费,白白度过。
7. 秋信:秋天的消息。
8. 梦破惊猿忆晓岩:梦中惊醒像猿猴一样攀援山岩。
9. 脱叶:树叶脱落。
10. 风声中互答:风吹过树木的声响彼此回应。
11. 归鸦赴日影相衔:乌鸦迎着夕阳飞翔。
12. 临分:即将分别的时刻。
13. 半偈:佛教中修行者在入灭前说的最后的教诫。
14. 无多惜:没有多少值得惋惜的。
15. 浊骨:形容自己世俗的身体。
16. 凭师为点凡:依靠师傅的点化成为超凡脱俗的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再用韵送印老》是南宋诗人李流谦写给一位名叫印老的僧人的送别诗。全诗以“抖擞孤怀十日谈”开篇,描述了作者与印老为期十天的深入交流和畅谈。接着,诗人用“不将幽愤托巫咸”表达了他们之间并无寄托幽怨、倾诉心事的无奈。接下来的两句“别来断雁虚秋信,梦破惊猿忆晓岩”描绘了分别后的情景:孤独的雁群无法传递离别的消息,而梦中惊醒的猿猴则令人想起清晨的山岩。这既是对别离的感慨,也是对印老离去后自己内心的失落。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借景抒情,通过“脱叶趁风声互答,归鸦赴日影相衔”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生灵们各自寻找归宿的场景,隐含了自己期待再次与印老相聚的意愿。最后两句“临分半偈无多惜,浊骨凭师为点凡”,表达了作者在离别之际,希望印老能为他指点迷津,使他从尘世纷扰中解脱出来,寻求心灵的安宁。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际关系的描述,传达出浓厚的离愁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再用韵送印老》,是南宋诗人李流谦的作品。李流谦生于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其诗才横溢,但仕途不顺,曾担任幕僚、县令等低级职务。他的一些诗篇,流露出对朝政腐败和民族危机的忧虑。
在南宋时期,国家局势动荡不安,金国多次南侵,使得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文人墨客们多怀忧国之心,以诗词表达对家国命运的关切。李流谦作为南宋诗人,身处这样的时代环境中,他的诗歌往往体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
在这首诗中,“印老”可能是指一位出家为僧的友人。诗人在送别这位友人的过程中,再次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时代的忧虑。他用诗句传递出对友人离去的惆怅之情,同时也反映出自己在这个动乱时代中的无奈心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