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家仆来丛桂告米粟不继

标题包含
家仆来丛桂告米粟不继
来时花柳未全春,燕子将雏已夏深。 破镜望中占远信,扊扅歌里有悲音。 青衫得禄犹弹铗,白发欺人欲上簪。 筑室买田谋小隠,探囊何日有黄金。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炎(1909年-2007年),原名王树声,字子龙,号雨田。他是中国著名的书法家、篆刻家、诗人、学者和艺术教育家,被誉为“书坛泰斗”。 王炎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的父亲是一位...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当初来的时候,花柳还未全部绽放,春天尚未完全到来;而燕子刚刚孵育出雏燕,夏天已渐深。远望着那破碎的镜子,期待着远方亲人的消息;而在那个简陋的歌里,充满了悲伤的音符。身穿绿色官袍的人仍然渴望着更高的职位,而白发苍苍的老者却被人欺负,无奈地想要插上发簪。为了过上隐逸的生活,他们计划购买房屋和土地;然而,在他们囊中何时能拥有更多的财富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家仆:家中的仆人,此处指的是农民。 2. 丛桂:一种植物,此处指代种植这种植物的田园。 3. 米粟:即稻米和小麦,泛指粮食作物。 4. 不继:指粮食供应不足,无法持续供给。 5. 花柳:泛指春天的花草树木。 6. 燕子将雏:燕子的幼鸟。 7. 夏深:夏天已经进入较深的阶段,即夏天已经过了一段时间。 8. 破镜:古代的铜镜,破碎的镜子象征破碎的家境或信息传递不畅。 9. 望中:视野之中。 10. 占远信:通过观察得到远方的消息。 11. 扊扅歌:古代民间传说的一首诗歌,描绘了贫穷的夫妇为了生活而卖妻的故事。 12. 悲音:悲伤的音调。 13. 青衫:唐代官员低级别的服色,这里指诗人自己。 14. 禄:官俸,即薪水。 15. 弹铗:出自《战国策·齐策四》,描述冯谖因为没有受到应有的待遇而感到不满。 16. 白发欺人:形容头发变白,暗示年纪渐老。 17. 上簪:插在头发上的簪子,这里指佩戴簪子的人。 18. 筑室:建造房屋。 19. 买田:购买田地。 20. 小隐:在山林田野间过隐居的生活。 21. 探囊:伸手到口袋里,形容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事情。 22. 黄金:比喻财富。
去完善
赏析
《家仆来丛桂告米粟不继》是宋代诗人王炎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田园生活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忧虑。首联描绘了季节更替的景象,从春天到夏天,燕子繁殖后代,暗示了时间的流逝。颔联通过“破镜”和“扊扅歌”这两个典故,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家乡生活的怀念。颈联则反映了诗人的贫困处境,尽管他已经有了工作,但仍然无法摆脱贫困。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期望,希望通过购买田地过上隐逸的生活,但又对自己的经济状况感到担忧。这首诗通过对乡村景色的描绘和对生活的思考,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王炎是南宋的一位诗人,他的诗歌主题广泛,既有反映民间疾苦之作,又有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诗篇。这首《家仆来丛桂告米粟不继》便属于前者。 诗的创作时间为宋光宗绍熙年间(公元1190-1194年),此时王炎正值中年,他关心民生,关注社会现实。诗人在家乡观察到了贫困百姓面临的米粟匮乏问题,这让他感到忧虑和痛心。因此,他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了这一现象,并表达了对人民生活的关切之情。 在宋光宗时期,南宋政权已经相对稳定,但由于战争、灾害等因素,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导致粮食供应紧张,民不聊生。此外,当时官僚腐败严重,赋税繁重,进一步加剧了百姓的生活困境。这些时代背景因素都为诗人提供了创作的灵感源泉,使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