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蛩
愁杀离家未达人,一声声到枕前闻。
苦吟莫入朱门里,满耳笙歌不听君。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愁杀:愁死;极度忧愁。
2. 离家:离开家乡。
3. 未达:指未能达成目标或期望。
4. 一声声:形容蟋蟀鸣叫的声音。
5. 枕前:床头。
6. 苦吟:痛苦地哀鸣。
7. 莫入:不要进入。
8. 朱门:红色的大门,代指富贵人家。
9. 满耳:塞满了耳朵。
10. 笙歌:吹笙唱歌,泛指音乐歌舞。
11. 不听君:这里指不愿听到你的声音。
去完善
赏析
《闻蛩》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郭震离家的孤寂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首先,“愁杀离家未达人”表达了诗人在外漂泊的无奈和思乡之情。接着,“一声声到枕前闻”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这种情感随着夜虫的鸣叫愈发强烈。而后两句“苦吟莫入朱门里,满耳笙歌不听君”则是对达官贵人的讽刺,他们在享受荣华富贵的同时,无法体会到诗人离家在外的艰辛和思乡之苦。整首诗以蟋蟀的鸣叫声为主线,将诗人离家的孤独、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权贵的讽刺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人文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闻蛩》是唐代诗人郭震在开元年间(713-741年)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在开元年间,唐玄宗励精图治,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事业得到空前发展,被誉为“开元盛世”。然而,随着社会地位的提升,唐玄宗逐渐沉溺于享乐,疏于朝政,导致后期朝政腐败,民生疾苦。
在这一时期,郭震作为一名文人墨客,感受到了国家的繁荣昌盛和人民的幸福生活。他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如蟋蟀的鸣叫,来表达对国家和人民未来的担忧。这首《闻蛩》表达了诗人对唐朝由盛转衰的忧虑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