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
万顷洪涛里,巍然阅古今。
云烟三岛接,花木四时深。
乱石维舟住,西风倚槛吟。
朝宗知不断,凄切此时心。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浩瀚的海洋中,雄伟地见证着古往今来。
云雾缭绕的三座小岛相接,四季的花木郁郁葱葱。
在小舟上系稳乱石,迎着西风倚着栏杆低吟。
河流终究要归入大海,此时此刻的心境却显得凄凉哀伤。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金山:位于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长江中的岛屿,四面环水,风景优美。
2. 万顷洪涛:形容江面宽广的水浪,这里指代长江。
3. 巍然:形容山峰高大陡峭。
4. 阅古今:经历了古往今来的沧桑变化。
5. 三岛: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三个仙岛,即蓬莱、方丈、瀛洲。这里借指金山上的景物。
6. 花木四时深:形容四季花草树木繁茂。
7. 乱石维舟住:描述在乱石堆中停泊船只的场景。
8. 西风:从西方吹来的风,常用来象征秋天的萧瑟。
9. 朝宗:百川归海的意思,这里指长江汇入大海。
10. 不断:连续不断,源源不断。
11. 凄切:悲伤哀伤的情绪。
去完善
赏析
本诗描述了诗人乘船游览金山的所见所感。开篇描绘了波涛汹涌的金山水势,衬托出金山寺的悠久历史和屹立不倒的精神风貌。第二句通过三岛云烟、四季花木等自然景观展现了金山的美丽和繁荣。接下来的诗句则是诗人以乱石、维舟、西风、倚槛等景物为喻,表达对沧桑变迁和人世艰难的感慨。结尾两句“朝宗知不断,凄切此时心”则暗示出诗人心中担忧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愿为国家尽忠尽力的高尚情操。全诗意境开阔,情感深沉,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独特的人生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金山》是南宋诗人张栻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光宗绍熙年间(公元1190年至1194年)。
在创作这首诗时,张栻正处于其人生的中年时期,他是一位著名的文人、学者和官员。他在朝廷任职多年,对政治、军事和文化有着深入的了解。然而,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对外则面临金国的压力,国家的局势较为紧张。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张栻选择了以诗歌来表达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他用细腻的诗句描绘了金山的美景,将读者带入了那个美丽的自然世界。虽然他的生活充满了政治斗争和战争的压力,但他依然能够在诗歌中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力量。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