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除夕登仲宣楼

标题包含
除夕登仲宣楼
怀土昔人志,伤时此日心。 长江霜潦净,故国莫烟深。 访古多遗恨,凭栏更独吟。 细看前浦树,生意已堪寻。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栻(1133年-1203年),字敬夫,号南轩,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政治家。他是湖湘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 张栻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张浚...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怀念往昔之志,感伤今日之心。 长江在秋霜之后干净明亮,故国的天空却弥漫着深沉的烟雾。 探寻古人的足迹,留下许多遗憾;倚着栏杆独自低吟。 仔细看那江边的树木,生机已经可以寻找了。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除夕:农历一年最后一天。 2. 仲宣楼:指战国时代楚国令尹子兰为屈原而建的高楼。 3. 怀土:思念故乡。 4. 昔人:指古代的人。 5. 伤时:感伤时事。 6. 霜潦:形容长江的水清澈洁净。 7. 故国:指诗人所在的楚国。 8. 莫烟:指烟雾弥漫的景象。 9. 访古:寻访古迹。 10. 遗恨:遗憾的事情。 11. 凭栏:倚靠栏杆。 12. 独吟:独自吟咏。 13. 前浦树:前面的江边的树木。 14. 生意:指生机勃勃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除夕登仲宣楼》描绘了作者在除夕夜登上仲宣楼的所见所感。开篇两句“怀土昔人志,伤时此日心”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时局的忧虑。接下来,诗人描述了长江的霜露已经消失,故国的烟雾却依旧深沉的景象,展现了世事变迁的感慨。 接着,诗人表示探访古迹总是令人遗憾,唯有独自倚栏沉思。最后两句“细看前浦树,生意已堪寻”则传达出诗人对未来充满希望,尽管现实仍有诸多困厄,但新生的力量已经在孕育之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除夕登仲宣楼》是南宋著名诗人张栻所作。这首古诗创作于公元12世纪末的宋朝末期。这一时期正值金朝与南宋的对峙时期,时局动荡不安。 在创作这首诗时,张栻正处于人生的低谷。他在朝廷任职多年,但因直言进谏,多次被贬谪。尽管如此,他依然关心国家兴亡,致力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尊严。在这个特殊时期,他登上了著名的仲宣楼,俯瞰着繁华的江城夜景,内心涌动着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之情。 此外,这个时代的社会环境也对张栻的创作产生了影响。当时,科举制度已经逐渐衰落,士人阶层普遍受到轻视,知识分子渴望得到重用却往往遭到排挤。在这样的背景下,张栻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仕宦失意的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